近日,《中国城市报》一则《广州一教授为何跳江自杀》的报道讲述了一男性教授疑患抑郁症,服用“喜普妙”药物后跳江自杀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网友质疑医院管理存在漏洞,有人认为是家属疏忽,也有不少读者指责围观群众“不作为”,发出了“轻生或许并非是他的本意,只因当时没有一句关心和挽留的话,这或许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的感叹。
诚然,每个人都有“活得太累”的时候,也会“一时冲动”做出极端的事情,这时就需要亲人、朋友和围观者积极引导“拉一把”。也许一个轻轻的微笑,一句积极的关怀,就可以让轻生者重拾活下去的信心。
事情发生在盛夏傍晚的珠江边,透过警方向家属公布的监控视频,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冷漠和生命的脆弱。在男子生命最后的几分钟,散步、锻炼的人们来来往往,却无一人上前关怀。该男子站在岸栏外时,也许有过犹豫、彷徨,但自己被周遭环境“隔离”,或是促成其决绝一跳的原因之一。
类似这样生命的悲剧并不是个案。种种轻生事件被麻木的人们视为平日里哗众取宠的闹剧,更有甚者以看热闹为乐事,不仅不给当事人提供帮助,还挑逗、戏谑甚至出言教唆他人轻生。2018年6月,甘肃一名19岁女孩想不开欲跳楼,楼下的围观者不仅不为其揪心、犯难,而是为其不快点跳楼焦急、不耐烦,现场还有人高喊“跳啊,快跳啊”。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不可能死而复生,这些看客不会不知道。面对一个生命的殒落,围观者却显得那么冷静、冷漠,甚至冷血,他们是否曾有一丝的良心不安?
一百多年前,一群看客们围观自己同胞砍头的场面深深刺痛了鲁迅先生的心,先生毅然弃医从文,誓以手中之笔改造国民性。时至今日,这种看客现象仍然没有消失,何其可悲。要知道,当所有人都只做看客时,也许落水者会因没有人帮助而溺亡,跳楼者会在起哄者一片掌声中绝望地坠落。可是,谁能保证自己不需要帮助?
值得追问的是,个别人的围观、漠视还算是个人品质问题,一群看客的袖手旁观可以说是道德沦丧了。当下,我们并不缺少对整体的关切,也并不缺少对自己的关心,但是我们却经常缺乏“他人命运也可能是自己的命运”的同理心的理解。孔子曰:“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尊重和关怀他人是重要的社会公德,并不仅仅是空洞的概念。那些漠视他人生死的看客,必须也应该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