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收入连年增长、消费节节攀升。看看刚刚过去的火爆“双十一”就知道,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一分钱掰成两花”的日子已一去不回头。
不过,“你不理财、财不理你”。2018年11月8日,腾讯理财通、腾讯金融科技智库联合发布《国人零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国内首次从零钱管理角度形成的研究成果,数据显示,国人零钱规模高达1.7万亿元。
报告中的定义的零钱,包括随身携带的小额现金、储蓄卡活期余额、信用卡额度,以及第三方支付工具余额、即时消费基金、互联网信贷额度等。
数据显示,其中高达87.4%的零钱没有发挥理财功能,据估算,这部分闲置零钱的规模高达1.5万亿元,造成年均573.2亿元的收益损失。
这个损失不可小觑,对老百姓来说,少了笔细水长流的财富;对经济发展来说,这部分资金“血氧”没能有效利用。因此,还是要想方设法“集零为整”,孳息滚利,做大蛋糕。
第三方支付成
零钱支付首选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超过70%,已成为移动支付第一大国,其中、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因具有方便、快捷,以及可以避免假币、被盗等风险的优势,比例逐年上升。报告对一万份样本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家对零钱形式的认知中,第三方支付工具余额,以91.1%的比例居于所有常用支付方式之首,超过了现金。
根据对全国主要经济区域线下商家访谈,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渗透率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超过70%;在东北、西南和华中地区为60%左右。有趣的是,从城市看,一线城市家庭的房租、房贷负担虽重,但收入较高,加上消费习惯等因素,“电子零钱”使用频次最高;二线城市家庭的房租、房贷等负担超过三线城市家庭,但收入却不具有明显优势,居民使用“电子零钱”的频次反而落后于三线城市。
留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里的零散资金,虽然用起来方便,但不像借记卡里的资金还有利息收入,“电子零钱”基本上是零收益。报告分析,由于小额资金不足以产生显著收益,很多人对零钱理财“不上心”:有48.12%的人觉得金额小、收益少,36.14%认为不需要,26.24%是不喜欢“提现”时收费,15.84%担心影响消费,13.55%担心资金安全。
有专家指出,“电子零钱”支付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一个趋势,“零钱理财”有市场有需求,金融机构也应优化产品、服务。
银行理财、第三方支付拼杀“零钱理财”市场
北京居民小林一直是某第三方支付平台“零钱理财”的拥趸者。“方便、场景化,小额度随用随取,跟玩似的。”她说。不过,最近小林的想法有所改变。
9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布实施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将理财产品区分为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元降至1万元,同时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
10月19日,银保监会再次公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商业银行下设从事理财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未来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将不再设置起点金额。“未来银行系理财产品的‘门槛’,可能降到两三百元。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董希淼说,两个规定实施后,在销售渠道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可通过代理方销售,而不仅局限于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不再设置,有助于银行理财产品更加普惠化,覆盖更多的普通投资者。
“如果银行理财产品降低门槛,更亲民。我会首选银行,感觉更踏实些。”小林说。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新规实施后,将分流一部分原来第三方支付平台零钱理财的客户。
“二者各有千秋,还要取长补短,更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董希淼说。
从方便的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社交场景化、操作快捷是其最突出的优势。相比之下,银行的理财产品,操作上之前没有那么便捷,与支付场景结合不够紧密,未来还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电子渠道的服务。
从安全性看,银行理财更胜一筹。“有些理财宣称其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十几倍,但并没有对客户提示风险。实际上,客户不是把钱‘存’进去,资金是去购买货币基金了;客户把钱转出来,也不是‘提现’,是赎回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尽管相对稳健,但作为理财产品,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而存款的背后是银行信用,即使银行破产了还有存款保险作为保障”。董希淼说。
从收益看,随着今年央行四次定向降准,市场流动性整体走向合理充裕,货币金的收益率在下降,用户需要关注这一点。
“‘零钱理财’聚沙成塔,应予以重视。场景化、流动相要求高、极小额资金的理财,可以选择余额宝、零钱通这类渠道。而且选择后者时,还要考察平台是否有互联网基金销售的资质。”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