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10月01日 星期一

“夫妻店”里话丰收

■新华社记者 杨 喆 唐 兴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10月01日   第 15 版)

  秋日农场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微风轻轻摇摆,送来稻香阵阵。站在即将丰收的稻田前,楚丽霞眉眼间充满了笑意:“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这片农场名为乔楚种植家庭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的“粮都”富锦市境内。农场以“夫妻档”经营者乔志国与楚丽霞的姓氏命名。

  今年恰逢乔志国与楚丽霞结婚20周年。20年间,夫妻二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懈奋斗,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丰收时节,他们更加坚信,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

  从承包90亩地时起,他们就意识到,不能一直“随大流”搞粗放式经营。经过研究和考察,他们选择种植当地少有人种的白瓜,收获了他们的“第一桶金”。

  靠着种瓜积累下的一些钱,夫妻二人商量好,每年都要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扩大3倍左右的承包面积。于是,从90亩到300亩直至今年的11000亩,事业越做越大。

  随着规模的扩大,楚丽霞也辞去了学校的工作,专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他们认为,还像以往一样搞家庭承包经营,无论是技术上、管理上都会面临很大的瓶颈。于是,2013年夫妻俩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请来了技术人员,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制。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在乔楚二人这里,变成了丈夫主管生产,妻子主管管理和营销的“夫妻店”。

  如今,20年前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资产7000余万元、每年为国家提供粮食6000余吨的现代化农场,不仅鼓了自家腰包,也带动周边百余户农民致富。

一百次成为母亲
“夫妻店”里话丰收
坚守深山讲台从小伙变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