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命运多舛的金丝楠

■刘天瑞 文/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18 版)

  金丝楠工艺品

  乾隆皇帝为了金丝楠木做过两件荒唐事,一件是以修缮明陵名义,将明陵拆大改小背了个盗墓的恶名;另一件就是对作为金丝楠原始树种小叶桢楠产地——四川筠连县来了次清山。

  明清以来,由于其皇家专属的特色,金丝楠成为一种有着特殊文化内涵的特殊木材。时过境迁,“皇家御用”的桎梏早已不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却让如今的市场对金丝楠木变得更是趋之若鹜。

  其实,根本就没有金丝楠这一树种,凡是有金丝的楠木都能叫金丝楠,有金丝的树就更多了。但是过去皇室用的金丝楠木都取自小叶桢楠,从古到今,大名鼎鼎的金丝楠,其文化底蕴也并不简单。

  金丝楠原来都是老料

  由于除小叶桢楠之外的其他楠木不具备防腐功能,加上小叶桢楠缓慢的生长周期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小叶桢楠慢慢地到了明清时期就变为皇家专用。作为小叶桢楠的主产区,筠连县一直为明清两朝的木政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

  “了解金丝楠木的人都认为金丝楠木是有二次生命的,它们的前生就是小叶桢楠的木制品老料。老料又分老房料和老山料,老房料顾名思义,老山料就是当年伐木剩下的树根。”木作师汤雨陶一手拿着手电补光,一手指着身边一个漂亮虎皮纹小木桌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了。收老料和‘赌石’很像,我刚开始接触金丝楠木的时候,曾去山里收老料。在一次准备返回时,一位老婆婆拉住我,告诉我说,他们家的猪圈门是块老桢楠,希望我把它带走。简单的鉴定之后,我便把它收了回来。剖开之后,效果非常好,虎皮纹。”

  为什么所有的金丝楠都是老料呢?

  小叶桢楠需要至少百年才能成材,再经历百年的时间也能成为真正的金丝楠木,因此几乎全部的金丝楠木作品大都源自老山料和老房料。如此特殊的形成原因让金丝楠木行业也和玉石行业一样,形成了类似的“赌玉”模式。不剖开谁也不知道价值几何。

  虽然有皇室禁令在,但是,所幸由于当时筠连县及周边山上的桢楠树确实十分丰富,所以在当地大户人家甚至老百姓都广泛使用这一木种。这也成了现今金丝楠产品最大的原料来源。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金丝楠最大的危机却开始悄然迫近了。

  40年隐忧难解

  富丽璀璨的外表下是几百年的疯狂砍伐,一株桢楠想要成材需要近百年的时间,历经明清两朝的摧残,天然的桢楠已经变得极其稀少了。“如果说明清时期的砍伐让小叶桢楠伤筋动骨的话,那么大炼钢铁就是烧出了金丝楠老料的一代断层。”汤雨陶无限感慨,明清的砍伐至少留下了大量的老料,但是大炼钢铁让大量未成材的小叶桢楠也遭到了砍伐。

  1984年,为了挽救即将绝迹的桢楠,国务院开始将其列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予以保护。在严密的保护之下,筠连县的小叶桢楠株数也已开始恢复,仅在塘坝乡川丰村就有桢楠林500余株。

  但一场危机已悄悄逼近金丝楠木行业。行业内的老人们都在口口相传:目前“老料”的存量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最多维持20年左右的时间,而新一批金丝楠的出现却需要60年左右。

  金丝楠即将面临的40年的断档期,对收藏家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悠久的金丝楠文化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危机,40年的时间足以毁掉很多的传承。

  当地长期从事金丝楠木工艺品生产和制造的黄先生告诉我,目前,筠连附近的金丝楠木作坊应对这场危机的主要手段是将老料大规模地封存,只接受大件的私人订制和边角料的再加工,向精工转型。同时为维持作坊的正常运作和工人的熟练度,他们更多地在进行仿明款红木家具的制作。

  其实,比起老料危机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批工匠的普遍年龄超过了45岁,而且长期没有新鲜血液补充。没有文化底蕴的金丝楠作品就失去了收藏价值,这是行业内的共识,因此工匠无疑是宝贵的。

  解决金丝楠老料的断档也许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挽救金丝楠工艺的传承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希望金丝楠的传统工艺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等新的老料出现时,我们不至扼腕叹息。

命运多舛的金丝楠
沉默的父爱
泸西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