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不服老“的老字号:不靠情怀也能“翻红”

■彭文卓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08 版)

  提到稻香村,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恐怕是带着属于上个世纪的糕点老店的气息:按斤称重算钱,厚重的玻璃柜台和玻璃挡板,老式的纸袋包装……

  可是,稻香村旗下首家自助店“稻田日记”却打破了外界对这个品牌的原有认知。当年轻消费者成为国内餐饮消费的主力军,老字号也不得不想办法让自己“变年轻”。

  近日,稻香村的首家自助店“稻田日记”在北京爱琴海购物中心开业。在网红甜品店遍地的北京,“稻田日记”的存在或许并不突出。不过,这却是稻香村的一次突破:与传统门店相比,这家门店的装修风格、产品、服务方式都可谓“画风”迥异。

  “块儿大,颜色单一,用模具印上简单的图案,怎么看都像几十年前的风格。”在很多消费者的印象里,稻香村店面朴素,糕点外观设计简单。“稻田日记”则在稻香村传统点心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良,实现了产品升级,很多产品都以新品的形式出现。

  以稻香村传统的枣泥酥为例,“稻田日记”的枣花酥造型更为精致,价格约为原来的1.5倍,馅心看起来还是常见的搭配,但口感却完全不同。

  量变小了,价格贵了,却比以往更加畅销——记者在“稻田日记”门店了解到,自开业以来,这里生意火爆。

  与此同时,这里还一改传统门店“一个柜台,一杆秤,一个纸袋秤一秤”的销售方式,采取自助+堂食的方式,顾客挑完点心之后可以选择堂食或带走。堂食的餐具是精致的中式瓷盘,并辅以养生茶饮,这些都增加了品牌的“精致感”。

  稻香村谋求新机的背后,是中华老字号的集体升级。沈大成、稻香村、杏花楼、王致和……都悄然换上了新装。它们更容易被买到了,在便利店、线上店大量铺货;玩法更年轻化了,各种新潮跨界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这一现象也体现了老字号们“不服老”的心态。

  比如,有165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内联升一直致力于老布鞋时尚化。最近,该品牌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设快闪店。内联升董事长程来祥表示,在三里屯开设快闪店是为了吸引年轻人了解老字号品牌以及产品创新。在产品方面,随着某些大热剧集的播出,内联升会在线上线下推出同名主题系列布鞋。

  拥有115年历史的东来顺也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涮局”。作为东来顺的小火锅品牌,“涮局”目标消费人群是25岁到35岁的年轻人,客单价大约在60元左右。该品牌首席运营官张继衡说,来传统东来顺的消费者年龄多在35岁以上,偏正餐和商务宴请,“涮局”则偏向年轻化。为了提升人气,前段时间“涮局”还与盒马鲜生合作,未来还将把一些火锅半成品借助盒马线上渠道配送上门。

  因此,对于这些老字号来说,他们正以年轻人喜欢的风格、趣味的元素,运用互联网将品牌文化核心传递出去,让老字号变得更亲民、更触手可及。(转自《工人日报》,有删改)

  短评

  中秋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日前故宫借势推出了以绘画文物为主题的“宫廷月饼”,并开启网络销售渠道,“老+新”再度吸引了广大网民的注意。

  无论是故宫这样的老牌子,还是稻香村、东来顺这样的老字号,通过改革产品、改进服务、拓宽平台,从而“重焕青春”,既是新时代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完整当代文化品牌体系的要求。

  另一方面,让老字号拥有一种新的可能性,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既能让他们从一次次新颖的消费中,领略老字号的品牌价值,也能进而使他们了解老字号背后的文化价值,让整个品牌市场更加具有趣味和人情味。而像这样,如何让传播的价值大于商品本身,是整个老字号产业都需要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赣南老城深化改革尽显“客家本色”
“不服老“的老字号:不靠情怀也能“翻红”
2018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