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塑造产业特色 构建生态屏障

赣南老城深化改革尽显“客家本色”

■文剑锋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08 版)

  赣州市民走出家门共创美丽家园。

  赣州,别称“虔城”,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诸多美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城市报首次走进赣州,领略这座古老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 产业齐灿春满园

  “近年来,赣州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GDP以近两位数的势头增长,增速排在全省第一位;全市上下一盘棋,各县、市(区)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赣州市委外宣办主任唐晓青介绍道。

  2014年改市设区的南康区就是“一县一品”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南康区就将家具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富民产业和扶贫产业。该区抢抓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设计引领、品牌带动”发展战略,立志打造成为世界家具的集散地。据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显示,2017年南康家具品牌价值达97.01亿元,潜在价值为252.05亿元,在江西省制造业中位居第一。南康家具产业正在持续呈现逆势增长、快速裂变的发展态势,产业集群正朝高质量发展方向加速成长。

  “如果单论脐橙,那是信丰县的脐橙名气比较大,但是说到脐橙物流就要数安远县了,其物流可以到达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是全国最大的赣南脐橙集散交易中心。正是安远的物流,让赣南脐橙搭上了电商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提起“一县一品”,唐晓青如数家珍。“素有‘中国白莲之乡’的石城,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已经形成了莲花搭台,旅游和温泉唱戏的模式,每逢周末、节假日,都有大量广东客人前来游玩,小小的石城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唐晓青表示,赣州的大小产业和品牌众多,百花齐放形成了该市良好的产业氛围。

  生态优先

  守护东江源头的“金山银山”

  东江源,顾名思义,为东江发源地的意思,地处寻乌、会昌、安远三县交界处,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源头,素有赣港同饮一江水之说。

  为加强对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赣州市出台了严格的相关环境保护条例,一方面大力推行退耕还林、退果还林;另一方面大力实行生态移民,对东江源头重要水源地的周边村庄进行了全村整体的搬迁。

  为构建东江源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自2007年以来,安远县拒绝了对环境有破坏、有污染的项目320多个,关闭了对环境有破坏、有污染的企业130多家,涉及资金达120多亿元。

  环保不能光靠政府的大操大办,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每个人都可以做环保的践行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影响更多的人。60岁的安远县护林员龚隆寿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员。

  一套迷彩服、一双解放鞋,一只电喇叭是他巡山护林的全部装备。他每天都要走许多山路,穿破了100多双解放鞋。护林员工资待遇不高,大多是义务形式,相反,管的“闲事”倒是很多。当年与龚隆寿一起工作的七八名护林员中,只有他仍在坚守。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观念的普及,护林工作比从前轻松了很多,大家也慢慢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又加入了护林队伍。

  他像爱护孩子一样看护着山上的一草一木,跟青山绿树结下了深厚感情。他说:“只要能走得动,就继续把东江源头的山林保护好。”

  如今的东江源头,水质达到了可直接饮用的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赣南老城深化改革尽显“客家本色”
“不服老“的老字号:不靠情怀也能“翻红”
2018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