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病态”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矛盾与对策

■胡振华 黄皓喆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7月09日   第 19 版)

  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一直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地方过度圈地、建设用地被低效利用的现象不断被大众曝光。据相关媒体报道,辽宁省在设立北海新区后,征占的土地荒置5年禁止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涉及3万余亩土地包括周边十余个村落……

  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土地使用结构中,工业用地约占30%,超过美国(7.3%)和香港特别行政区(6%),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此外,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多为广泛,导致城市土地利用产量很低。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重建和开发建成区的现有土地,并采取密集的发展道路。应该指出的是,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过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而动态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是在合理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土地投资,改善管理和管理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其与土地总体短缺的问题形成了突出的矛盾。陷入了一种“病态”的城镇化,也陷入了“人地分离”的困境“土地城镇化”的施行大于“人口城镇化”。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如英美日等国家所施行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管理模式相比较,我国快速城镇化累积下来的社会经济问题相形见拙,例如,一些三四线城市建设没有考虑城市边际肆意蔓延,导致其用地效率底下。再如,一些适合耕地的土地资源被侵占,不仅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中国的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

  以上现状都是“病态”城镇化的表现,在不考虑增加用地面积的情况下,城市土地的规划就尤为重要。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提出“规划既不是城乡规划,也不是土地利用规划,而应该是国土空间规划。要集约优先、保护优先,用更少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撑新的经济总量增长。”由此抛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有以下四点可挖:城市人均占地;规划城市土地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三四线小城市用地;城市空闲土地和地下空间土地。

  集约化的实施反映了效率最大化的原则。通过整合和替代,合理安排土地和劳务输送,改善建设用地布局,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处和生态效益。因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是:在合理布局,耕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管理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建成区土地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率,协调城市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优化土地资源布局 解决“病态”城镇化

  为解决这种“病态”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矛盾,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优化土地布局、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积极将开发区的规划用地纳入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精准定位,改善设施,明确区域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步骤,明确土地供应和设施建设安排。

  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将落后的利用方式升级更新,多种新的利用方式可互换使用。同时,积极实施土地置换,建立企业进出口机制。对于具有较高区位优势的企业,应根据开发区的城市规划,坚决退出土地使用效率低的企业,整合企业。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要实现农村土地的早期上市和转移,必须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确定建设用地,确定所有权,明确将其置于适当位置。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村居民点,改造平房,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旧城改造项目建设。

  加快对不符合土地供应条件的土地开发。对于不符合土地供应条件的土地,应通过增加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来加速其达到土地供应条件,使其尽快恢复活力。如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建立陆基查询,综合维护;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即时全面监测和控制。【第一作者系温州大学商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城镇转型再造的安徽探索
“病态”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矛盾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