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城镇转型再造的安徽探索

■邢军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7月09日   第 19 版)

  城镇让生活更美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安徽省积极探索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扎实推进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发展动力、城镇发展模式、城镇形态布局、城镇经济结构、城镇治理方式等全方位转型再造,初步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城镇科学发展新路。

  坚持规划规制引领 推进城镇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安徽全省坚持规划先行、管建并重,依法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工作有效适应了国情省情和快速城镇化发展的各项要求,成为城乡发展、建设和管理中的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引领性的工作,成为重要的公共政策手段。

  一直以来,安徽省规划编制始终树立紧凑城市理念,逐步将城镇扩张性规划转向限定城镇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科学确立城镇功能定位和形态,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

  安徽省多地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加强城镇体系规划,推动城镇由传统的“中心——腹地”的均衡发展模式为主向大城市带动的城市群极化发展模式转型,突出合肥中心城镇地位。通过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以沿淮城市群、沿江城市群为主体,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和有发展潜力的县域重点特色小镇为基础的城镇发展格局。通过提高城镇规划的前瞻性、稳定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为减少“城市病”、增强城镇容纳力、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坚持惠民为本 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安徽省各地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

  安徽逐步改变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逐步转变城镇发展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把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放在城镇发展的首位,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构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城镇发展从单纯注重城镇扩张、经济增长向注重民生发展和城镇品质提升转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在制定相关政策中强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城镇环境质量等指标,确立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合理分担改革成本,明确改革红利分享的预期,在激励相容的前提下更有力地推动改革。

  坚持创意创新驱动 加速城镇内涵转型

  根据城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安徽省积极探索城镇的发展理念、方式、动力、机制全方位转型,强化城镇永续发展,打造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性开放城镇。

  在城镇发展方式上,逐步转变传统的“摊大饼”盲目扩大城镇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探索实行“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开放协调”发展方式,初步构建起智慧化、技术化、融合化、聚集化的现代城镇产业体系,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主导的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全省上下还积极推动城镇发展动力转型,积极开展“互联网+智慧城市”行动,促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和信息设备等新一代科学技术和城市管理服务相结合,突出城镇+科技,加快城镇供给侧改革,推动城镇发展从要素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投资驱动为主向消费驱动为主转变、从外需为主驱动向内需为主驱动转变,着力破解城镇发展的资源要素瓶颈,有效改变全省城镇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积极培育城镇新的增长动能。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城镇形态的转型。

  坚持宜业宜居协调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

  城镇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城镇化既是一个外延扩大的过程,更是一个内涵不断完善并精细化的过程。四十年来,安徽省积极探索城镇化发展新路,在开发区建设、新区建设、大学城建设以及老城区改造中,将人居环境改善作为重点工作,加大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整修背街后巷,活化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镇化,建设一批园林城市、海绵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进一步尊重自然、保护文化,把文化作为城镇的灵魂,以文化彰显城镇的底蕴,让绿色成为城镇的底色,把绿色发展贯穿于城镇建设管理全过程。以共享发展理念提升“城镇温度”,注重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突出解决影响百姓生活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

  坚持共建共享为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安徽是农业大省,城镇要发展,农业要率先发展,始终坚持包容性发展理念,把加速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补齐新型农业现代化这一短板作为城镇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十年来,安徽积极探索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发展城镇为主、以外延扩张的城镇化之路,探索从原来城镇单极高速发展走向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实现城镇空间布局转型。

  针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打通城乡要素市场,使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形成对流,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带村等形式与农村开展产业合作,推进城乡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之间产业的合理布局。重点是发育农村金融市场,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房屋、农地经营权的担保抵押来实现农村资本的可获得性。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探索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着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

  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依托各类开发区和特色小镇,安徽省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将相关产业的企业及其职工聚集到一起,实现产业新城与城镇新区协调同步发展。鼓励引导广大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带村等形式与农村开展产业合作,推进城乡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之间产业的合理布局。

  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安徽未来的城镇化仍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市场取向,分级分类优化城镇治理模式,明确政府的主要职能边界,进一步推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产业修缮,全面提升城镇文化传承、社区再造功能,不断提升城镇人口聚集能力、综合承载力和发展辐射力。(作者系安徽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城镇转型再造的安徽探索
“病态”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矛盾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