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滦县:千年古城借文旅唱新歌

■中国城市报 郑新钰 巩静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7月09日   第 17 版)

  位于京东走廊,滦河之滨的河北省滦县,素有“关西第一州”之称。

  回望历史,契丹、鲜卑、女真、蒙古、满、汉等多民族曾在这里聚集繁衍;乾隆皇帝更是留下“揽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的佳句。

  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一千多年的文化勃兴,夯实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根脉和文化基石。立足当下,这座千年古滦州,正在文化的浸润中,借旅游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复兴滦州古城 开启文旅融合路

  从北京市区出发,一路向东,乘坐火车两小时后就到达了河北省滦县。

  “我在搜北京周边古城时无意间发现的它,去了果然没有失望。被誉为‘北方小江南’一点也不为过。”让北京的郭女士最深刻的,还是滦县的滦州古城。在她看来,这座温婉的古城建筑中多了一份北方人的豪气。

  400万,这是2017年滦州古城接待游客人次。谁又曾想到,几年前,这里还的旅游资源还没有被开发。

  “2010年以前,这里只有文化历史,没有旅游资源。2010年以后,我们提到了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滦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开始提出了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滦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文学向记者表示。

  2010年,滦县全面启动滦州古城复兴计划。仅仅两年的时间,一座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北方人文古城耀世而出,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

  古城门、杨三姐告状的老县衙、钟鼓楼、接官亭……那些遥不可及、难以清晰领会的历史印象都得以在滦州古城复现。

  在滦州古城的龙头效应下,滦县相继实施了横山大觉寺、研山文峰塔、滦河水利风景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产业逐渐完善。

  通过多年的努力,滦县已拥有两个国家4A景区——滦州古城和青龙山的风景名胜区。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到蜚声京津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蜂拥而至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田文学表示,目前滦县以“山水为形、文化为魂”的理念,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生态资源,全面构建起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为了进一步做强文化品牌,做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文章,田文学表示,接下来要对整个旅游品牌、旅游产品进一步升级。与此同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引导全县人民,特别是对旅游机构、旅游团体进行引导教育培训。

  “在旅游产品的要素培养上,我们要打造不断升级的这种品牌,做到滦县旅游不断的创新。我们还要引进新的战略合作者,把一些新的品牌新的项目引进过来。”田文学说。

  值得注意的是,当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河北省的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滦县,已将发展全域旅游纳入“十三五”规划。

  田文学表示,滦县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为核心,规划布局为“一核四带十二节点”。

  具体来说,一核为滦河文化产业园区核心景区;四带即东为滦河文化休闲产业带,西为山地生态度假产业带,南为工业文创体验产业带,北为乡村休闲农业产业带;12节点即把文化旅游的触角延伸至个乡镇,每个乡镇有自己的独特的旅游特色。

  城乡互动、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假——这16个字足以概括滦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小目标”。

  此外,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也是滦县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田文学表示,接下来滦县要打造“民间艺术之城”,进一步提升滦州皮影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谋划建设滦州评剧百年艺术馆和金开芳评剧艺术纪念馆,积极鼓励社会投资民间艺术类项目建设;打造“民俗文化之都”,逐步提升滦州古城景区内民俗街区、庙会街区的旅游文化内涵,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滦州民俗特色在滦州古城特色小镇区域内集中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业态和系列产品,培育民俗文化旅游新名片;唱响“滦河文化品牌”,举办中国滦河文化节推进滦河文化研究、交流和推广,持续扩大滦河文化品牌影响力。

  “我们要把滦县建成一个有城市的景区,而不是有景区的城市。”田文学说。

祁县旅游“破茧成蝶”
资讯
滦县:千年古城借文旅唱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