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近百年的中华文学圈、亦或是文化圈,就不得不提到木心这个名字,虽然他很晚才被世人发现,但积淀与姿态,让人们惊叹他文人般的纯粹。有人说,他是一座桥,横跨了东西方,延续着中国文化深入灵魂的文人风骨,也有人说他是一座碑,刻着坚守和深邃。
陈丹青说“他似乎是在没有中断的传统底下出来的人”。可他的表达方式却又明明东西交融,气定神闲。正因为胸中学识浩瀚,他的文章笔力雄健,游刃有余,入木三分。
就像这本《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在这本有十三篇目的散文集中,集中表现了自己对中国文化,对美学概念,以及对地域、对人生细节的感悟和描述,丝丝入扣,精准凝炼,用字极深,极为讲究,处处都透露出中国文学的那种气度和冷静,却绝不失优雅潇洒,同样风度翩翩。
“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他在《明天不散步了》中如是说,旅居海外,辗转各地,颠沛流离,看过很多风景,也似乎更能静下来体悟人生,有一点忧伤,却都是切切实实打在肉上的感觉。
对于都市,他说“在都市中,更寂寞。路灯杆子不会被雪压折,承不住多少雪,厚了,会自己掉落。”一座诺大的城里,所有的事物都融为一体,不是东西多就构成繁华,有时候反而更显寂寞。木心在《上海赋》中对上海的描述和感悟让作家陈村叹道“我日前破例看电视,拍的是上海的作家。看的时候不由叹气,如果木心仍在上海,哪里轮得到我等说嘴。”
这本散文集是木心的代表作之一,就像一个容器,世间百态、人生闲思、文化表情,融为一体又互不粘连。其实,木心是想表现他自己,一个兼具传统性格、“五四”风骨、和西方自由的纯粹文人的尊严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