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手札
在一座城市久了,看到她生机勃勃的朝阳是常态、聆听她更多精彩故事是幸运、诉说关于她的点滴是幸福。我们生活在城市中,见证她的变化、触摸她的脊梁、吮吸她特有的味道,然后将这一切融进我们的血液里,成为我们与城市最深的羁绊。城市是一块磁铁,时间久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都会被她紧紧吸附在固定空间的角角落落里。闲暇时顺着城市的街道走一走、逛一逛,舒展的是每一个市民的情感,释放的,是每一座城市最具人情味的独特魅力。
一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间风雨无数。这里有跨越近代、迈向现代的商业步行街,有见证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有记录城市繁荣与兴衰的江畔码头……它们穿行在历史的仆仆风尘里,虽然憔悴了容颜,却繁华了城市。
一条老街,一座城
她是一条路。
有人说,站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宜昌是一部电影。
昨天,这里周边是洋行商埠、外国领事馆,商贸繁荣,人流往来,上演百年的风云变迁;今天,这里的西餐厅、咖啡屋、酒吧、恋歌房、书店,弥漫着繁华都市的格调。
这里浓缩了城市的兴衰,记录着岁月的遗痕,传承了历史的文脉,演绎着时代的风情,它把几百年来宜昌的历史、文化乃至情感,一一承载。它有着不可拷贝的时尚底蕴,无需哗众取宠就有其不可抗拒的独特魅力。看似声色迷醉物欲奢华,却更有一抹飘逸而出的醇厚浓郁的历史况味。
她,就是解放路。
百年历史记录城市沧桑巨变
如果说王府井大街见证了北京的人文历史,南京路折射出上海的繁荣现代,江汉路蕴含了武汉的人文积淀,那么,解放路,更像是一部活页历史画卷。从数百年前的不平等条约到辛亥革命,从民国取代清王朝到抗日战争爆发,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她真实记录了宜昌近代商贸的繁荣、战略要地的风貌,记载着那段特殊的岁月。
解放路于1914年开辟为街道时命名为通惠路,其名出自《左传》:“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抗战胜利之后的1945年,通惠路曾一度更名为“中正路”,这一名称随着蒋家王朝的覆灭,也就寿终正寝了,1949年宜昌解放后改名“解放路”至今。
宜昌开埠后,通惠路一带就开始有了欧美风格的建筑,中西文化和谐交融,百年文脉开始传承,而历史又是承前启后的主线。宜昌很多难忘的过去也都与解放路紧密相连:1938年,在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宜昌大撤退中,通惠路作为主要通道,承担了人和物流通的巨大使命;刚刚建成不久的通惠路,几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贺龙、吴玉章等都于北伐战火正炽的时期相继走进宜昌最有名的建筑——通惠路上的峡州饭店;抗战时期十万市民在通惠路、二马路送别抗日名将张自忠,通惠路又一次见证了历史时刻,成为英雄最后走过的街道。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辉煌的街道,曾经也饱经沧桑。在1940年6月13日,惨遭日军轰炸和焚烧,之后又成为其军事机关的集中地,这成为宜昌历史沉重的一笔。
解放以后,随着商业经营进行公私合营改造,解放路更是进入高速发展期。此后的多年内,这里汇集了数家现代化商厦,中华老字号及名特产品商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是解放路商圈商业繁荣鼎盛的阶段。从简易小货铺到成熟商圈,解放路开始承担起振兴城市经济、繁荣城市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沿街商业门店的此起彼落,都无法撼动它影响和掌控宜昌商业命脉的重要地位。
一条老街的凤凰涅槃
上世纪80年代,解放路周边逐渐出现信托货栈、土特产门市部、老万年金店等,沿街的百货店、理发店、照相馆和批发站逐渐多了起来,一个相对繁华的街市业已形成。1993年,三峡商城正式营业,之后又逐渐发展成为集购物、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商场。与此同时,解放路周边各种商业蓬勃发展,成为宜昌的时尚前沿阵地。
陶珠路集贸市场逐渐形成,集贸市场开始由马路市场向规划区转移,现代商业和大型批发市场融合格局浮出水面。在这里,诞生了宜昌市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在这里,自然形成了宜昌第一个集中的市场。
中山路,从一条寂寂无名的小巷,发展成宜昌市最具风光的餐饮文化第一街。道路两侧大小饮食店铺林立,汇集了各地名菜名点,全国叫得最响的火锅品牌这里几乎全部都有。每到傍晚,食客云集、灯火辉煌,是宜昌人及外地游客就餐消费首选之地。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变迁,解放路一带已经是宜昌最成熟的商圈。以解放路为圆心,宜昌商业步行街将陶珠路、中山路、二马路、环城东路、云集路等传统商业旺地一线串连起来,构成了一条足以影响宜昌商业命脉的轴线。众多的历史在这里上演,太多的思想和感情在这里诞生繁衍。这里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地域文化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积累、不断沉淀、不断孕育,城市关于它的记忆也逐渐厚重。 (转自三峡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