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6月11日 星期一

社保福利无人管 抽成罚款不手软

7000万“网约工”权益谁来护?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6月11日   第 13 版)

  网约车司机毛先生最近遇到了烦心事。

  前段时间,毛先生通过手机注册了“易到用车”,工作时通过手机软件平台派单接活,并将乘客送至指定地点。工资则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按月领取。

  但后来,因发生纠纷,易到旅行社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认为与毛某不存在劳动关系而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定,毛某与易到旅行社公司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当权益遭到损害的案例不断发生,像毛先生一样无处讨说法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也引爆了关于“网约工”群体权益保护的话题讨论。

  身份模糊 劳动关系“若离若即”

  “网约工”,是伴随共享经济出生的新概念,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代驾司机、上门厨师等都可以称之为“网约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一群体正在从过去的兼职向全职转变,队伍也日益变得壮大。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参与提供共享经济服务的服务者人数约为7000万,比上年增加1000万;其中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为716万,比上年增加131万。

  2018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发布《互联网平台用工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其中显示,2015年至今年一季度,朝阳法院共受理互联网平台用工劳动争议案件188件,且均发生在服务业。

  从众多已发生的案例来看,“网约工”和平台之间法律关系过于模糊,成为了争议产生的关键。

  那么这些劳动者,与网上平台之间究竟有没有劳动关系?发生劳动纠纷和工伤等该如何维权?

  “作为一种新型用工形式,‘网约工’在法律中尚无明确界定,其用工属性到底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尚无定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理论上说,“网约工”跟平台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事实。在双方产生争议的时候,法院或者劳动合同仲裁委员会应确认劳动合同关系的存在。

  刘俊海指出,无论是劳动关系还是合作关系,“网约工”的基本权益应当得到保障。“如果是劳动关系,用工平台应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以保障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如果是合作关系,可以通过约定,由用工平台或者‘网约工’自己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等方式来转嫁风险。”

  保障缺失 惩罚力度却不手软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平台处于强势地位,许多劳动者不但没有享受到社保福利,还得被迫接受“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

  饿了么平台骑手赵先生告诉记者,公司每月都有五星好评考核指标,这都与绩效挂钩。“一个差评直接扣除50元,这意味着我们半天的工作可能都白干了。”

  “我们是在APP上签订的合同,按照引导一直点击下一步,那么多字,从没仔细看过合同,也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要求,直到受伤才了解保险如何报销。”赵先生说。

  在采访中,虽然多数受访平台均表示和“网约工”签订了合同,但面对“有没有为‘网约工’缴纳保险、养老金,其权益受损时如何保障”的追问,多家网络平台公司都选择了回避。

  对此,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认为,对这些平台来说,见到利益就称是新业态模式而争之,见到责任则称法律无规定而避之。如此这般以盘剥劳动者的方式盈利,若按此业态发展下去,势必把新行业逼到“人力耗竭”的地步,最终业态凋零,走向衰败。

  政策引导 免“网约工”后顾之忧

  为“网约工”提供合理的权益保障,关系到优质服务的供给,更关系到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

  那么,当前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应如何保障? 面对这个疑问,刘俊海表示得从多方面考量。

  针对目前网络经济存在法治短板,刘俊海认为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劳动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部门规章,保护“网约工”的合法权益,免去其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劳动主管部门在市场失灵,网落平台不能慎独自律、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情况下,要运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赋予的行政执法权限,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做广大“网约工”的“保护神”。

  刘俊海指出,全体“网约工”还要凝结共识,加强自我保护,提高权利意识。明明白白看广告,认认真真签合同,淡定从容存证据,依法理性去维权。

  在和静钧看来,平台与“网约工”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双方可以协商出一个折衷的方案,既保障“网约工”的权益,也让平台商有充分伸缩的空间,使两者达到某种平衡。

  和静钧建议,在保障其权益的法律或政策体系中,政府可以适当对这一阶层给予政策性扶持。如设立面向“网约工”的保障基金,在其服务工作中受到非法侵害、面临生活巨大困难之时,可以通过这一基金得到扶助。

  “互联网再大也大不过法网。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呼吁有远见卓识的平台积极主动善待‘网约工’,不要做富而不贵的平台,要做受人尊重的现代企业。”刘俊海说。

  欣慰的是,一些城市已意识到了问题,开始探索在“网约工”集中的行业引入工会,保障劳动者权益。

  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表示,上海正在探索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两次覆盖”,针对快递物流员、网约送餐员、家政服务员等六大新型就业群体,以推行联合工会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7000万“网约工”权益谁来护?
资讯
我国拟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