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有机蔬菜不能成为“投机蔬菜”

■张淳艺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5月14日   第 15 版)

  在一家知名全国连锁超市里,央视记者看到,这里销售的蔬菜有两种规格,一边是散装的所谓普通菜,另一边冷藏货架上的,则是盒装的所谓精品菜。那些所谓的精品有机菜,价格普遍比散装普通菜高出五六倍甚至十多倍。尽管价格贵,但选择有机菜的人并不少。但是,这些打着有机标示的蔬菜真是有机的吗?(中央电视台5月7日)

  在不少人心目中,有机就意味着更天然、环保、健康、安全。然而,从央视报道中可知,有机食品背后大有玄机,想买到真正的有机食品并不容易。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应在销售场所设立有机产品销售专区或陈列专柜,并与非有机产品销售区、柜分开。但是,一些超市却故意将有机菜和普通菜混在一起卖。相似的包装、相仿的价格,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误把“李鬼”当“李逵”。当然,有经验的消费者都留了个心眼,专门挑选贴着“有机标”的蔬菜。但是,贴了有机标识的蔬菜就一定是有机的吗?未必。

  报道中,央视记者购买了某品牌的胡萝卜等有机蔬菜,然后根据有机码提供的信息,亲身前往生产基地。诡异的是,该产地根本没有种植胡萝卜;更令人诧异的是,该生产基地还藏有大量化肥。随后的检测结果证实,记者购买的几种所谓有机菜,均检出多种有机生产标准所禁用的农药残留,记者带回的基地土样中也疑似有农药残留。可见,消费者在所谓的有机食品专区,买到的有可能是低质高价的普通蔬菜。如此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有机食品认证制度的公信力。

  有机食品的真实性问题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大隐患,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重认证、轻管理”。一些认证机构只是忙于收钱发证,疏于后期的跟踪检查,每年一两次的抽查也多为走走过场,有的甚至有意睁只眼闭只眼,为违规企业签字背书。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提供虚假信息、违规使用禁用物质、超范围使用有机认证标志,或者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认证机构5年内不得受理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这样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在现实中,尽管有机食品名不符实的现象屡见不鲜,却很少有企业在相关部门和认证机构的监管中被查处,少数企业被媒体曝光后,通常也只是被撤销有机认证。

  有机食品不能沦为“有玄机食品”或“投机食品”,必须让其名副其实。这需要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管,严厉处罚违规企业,提高他们的造假成本。同时,有必要落实认证机构的连带责任,倘若存在把关不严、纵容造假行为,便吊销其认证资格,倒逼认证机构当好“守门人”。

机票退改签乱象 该如何整治?
资讯
有机蔬菜不能成为“投机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