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大棚就是咱安塞人的“聚宝盆”

26年间安塞5.6万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天瑞 通讯员 蔡英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4月16日   第 11 版)

  刘宁/摄

  安塞区位于延安市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四月的安塞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里生机盎然,景色宜人。从盘旋在山间的无人机拍摄画面中,鳞次栉比的新型山地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半山腰,在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像极了金灿灿的“聚宝盆”。走进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又是另一番美景,一根根成熟鲜嫩的黄瓜挂满藤蔓枝头,一节节细长饱满的豆角如雨后春笋争相漏尖,一颗颗圆滑红润的西红柿如绽放的笑脸扎堆映红……数名村民在棚内忙着采摘,装箱待发。

  设施蔬菜是安塞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安塞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陕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县”、“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安塞棚栽业由1992年的21棚,发展到目前的5.58万棚,已成为陕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北部发展茄子,中部发展黄瓜、西红柿,南部发展辣椒的产业种植格局,打造出了安塞茄子、侯沟门黄瓜、宋庄小瓜等果蔬品牌。蔬菜年产量为31.2万吨,产值7.28亿元,棚均收入16300元。

  “有了‘聚宝盆’,脱贫不愁了”

  近日,记者来到安塞区真武洞街道办李圪塔行政村,在村党支部活动室见到了该村第一书记牛鹏。

  一村一品,一户一棚。自李圪塔村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棚已经成为全村的亮丽名片,在蔬菜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村民们用心栽培,大棚蔬菜喜获丰收,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这些大棚就是贫困户的‘提款机’,村里每天都有菜贩上门收菜,村民收入节节攀升。”牛鹏笑着说。

  在一座大棚前,贫困户任四娃正一边给西红柿过秤,一边跟牛鹏打招呼,顺手塞过来两颗西红柿。这些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可以现摘“免洗”就能吃的绿色食品。”

  走进任四娃的大棚,他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道,“这两个大棚都是去年新建的,是‘实验室’统一制式的100米新型日光棚,除去区上给我们贫困户的补助,一个棚投资了4万元。销售是从上个月开始,我已经卖了6千多元了,这一棚今年预计能卖个四五万元,两个棚一年下来差不多就能把8万元的就业贷款还了。”

  任四娃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残疾。任家夫妇为了给孩子治病花了数十万元,欠下不少外债。任四娃一人务农打工,曾是家里唯一收入来源,夫妇俩省吃俭用也无力偿还欠下的债。

  精准扶贫以来,牛鹏根据任四娃家的情况,建议他种大棚,还帮忙协调资金,任四娃家的生活水平有了个大翻身。

  在安塞,共有541户贫困户,像任四娃一样,在家门口建起“聚宝盆”实现了脱贫致富。

  “有了‘实验室’,种啥都不怕”

  在安塞,谈起安塞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园区始建于2003年,占地600亩,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 ,开展试验示范、创新研究和培训教学等工作,不仅把新品种、新技术带到了安塞区,还让这里的农民人人都成了大棚种植专家,更辐射带动了安塞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当真是安塞区设施蔬菜发展的“临床试验平台”。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新品种推广的风险对普通农民来说是可怕的。“这里就是我区的‘实验室’,无论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在向种植户推广之前,我们都会先在示范园内进行试验示范,并不断的科研出更适合安塞的新东西,成功之后才会推广给农户,农民是‘零风险’尝试。”安塞区蔬菜局副主任郝海金如是说。

  “我们这个园区从2003年开始建了100个,2008年又建了十个,一共是110个。主要是为新品种培育,试验示范,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为周边几个县城,十几个乡镇提供优质种苗,同时也拉动了100多人的就业。”园区负责人曹延红正在给来自宝塔区的“取经”农户详细讲解。

  受雇于园区的李家湾村村民田海琴,一边摘豆角一边说:“建起这个示范园之后,自己还是和以前一样种地,但是一年却有了2万多元的收入。”

  安塞的大棚产业也非一帆风顺的,在历经几次高潮和低谷,随着技术问题的突破和惠民政策的落实,安塞大棚产业才迎来了稳步向前的发展,“实验室”成了安塞大棚产业健康发展的开路先锋。

  “有了‘后整理’,更能挣大钱”

  想要农民真正通过大棚产业致富,那么除了种的好,更要卖的好。如果说“实验室”是开路先锋的话,那么安塞的“后整理”方略就是大棚产业这局致富大棋的“胜负手”了。

  1992年,安塞区借助鲁陕干部交流的机遇,率先在陕北地区引进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已形成一定规模,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为此后安塞大棚产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为进一步全面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稳定增加蔬菜收入,安塞区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后整理”。

  据了解,2018年,安塞区棚栽业将围绕“蔬菜产业后整理”发展规划,以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效化为方向,以农民增收和质量提升为目标,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搞好蔬菜结构调整,使安塞区由蔬菜大区向蔬菜强区跨越发展。力争到2018年底,蔬菜播种面积达8.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6万亩,蔬菜总产量33万吨,产值7.5亿元。

  在信息化的时代,如果不有效开发“互联网+”,那么早晚都是会掉队的。安塞除了利用“互联网+品牌蔬菜”的新型营销模式,鼓励规模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品牌蔬菜网上销售之外,还对大棚产业的“互联网+”做了很多后整理。

  “我们正在安装摄像头,有了这双智慧眼,接入互联网,以后有什么问题就可以直接跟全国各大营销平台及时沟通,确保销的远还挣的多,真正让安塞蔬菜搭上互联网‘走南闯北’。示范园区负责人马承说。

  “要以绿色、有机为方向,以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为抓手,分级销售,分类包装,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努力打造具有安塞特色、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安塞蔬菜品牌,做亮安塞蔬菜品牌,提高销售价格。”安塞蔬菜局营销服务中心主任常玉兵信心满满地说。

大棚就是咱安塞人的“聚宝盆”
中国品牌城市前100排行榜将发布
婺源“三领”农民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