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

产量雄踞安徽省第一

全椒龙虾何以独占鳌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4月09日   第 06 版)

  在安徽,一说起小龙虾,就不得不提到滁州市的全椒县。全椒县地处安徽东部,素有皖东“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全椒县立足宜渔稻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全椒县农委渔业局局长李友和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2017年,全椒县稻虾综合种养13.5万亩,平均亩产稻谷550公斤、龙虾150公斤,纯收入达3000元,全县稻虾产业产值达7亿元。不论是养殖面积,还是养殖规模和产量,全椒龙虾都位居安徽省第一位,全国第14位。

  为何全椒龙虾产量如此之高,带着这个疑问,中国城市报记者在李友和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当地多家养殖农场及饲料加工厂,希望能从这些养虾小能手和致富带头人那里获得我们想要的答案。

  全椒养虾巾帼不让须眉

  2012年的一天,全椒县襄河镇长安村童庄组的宇氏三姐妹做了一个决定,放弃正在经营的饭店,回家包田养殖龙虾。

  “我们回家包了300多亩的地,开始挖池子、购买设备……”宇氏三姐妹告诉记者,2014年,宇文水产综合养殖家庭农场正式成立,几年来,宇氏三姐妹在实践中摸索,逐步站稳了脚跟,2017年,她们的龙虾亩产量达到200多斤,每亩田收益2000多元。

  说起卖虾苗,李友和很赞同宇氏三姐妹这样的销售模式,当前,全椒县龙虾养殖面积大,随着品牌逐渐打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买家来购买虾苗。早期的虾苗,不需投入过多饲料,价格还不低,每斤能卖到20多元。“投入少,效益好,何乐而不为?”

  用“女强人”来形容全椒县金顺家庭农场的张腊梅再恰当不过了,一边继续从事之前的金刚石生意,一边养殖龙虾,张腊梅总有使不完的力气。

  2013年,正在做金刚石生意的张腊梅听说养龙虾赚钱,于是打定了主意要养殖龙虾。就这样,她包田养起了龙虾。

  然而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由于不懂得怎么养虾,头几年,农场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无奈之下,2015年,张腊梅辗转找到了县农委,在县农委的指导下,张腊梅对原场部进行翻新改造,农场的养殖基础条件也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年就投放虾苗15000斤,也是从那年开始,金顺家庭农场开始连年盈利。2017年,张腊梅卖出了将近10万斤龙虾,每亩田的收入达到3000多块。说起这番波折,张腊梅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我都不知道有县农委这个单位,还好找到了农委,不然我早就栽了”。

  张腊梅告诉记者,自己养的虾虽然个头不是特别大,但产量高,亩产将近350斤。另外,龙虾特别干净,很多老主顾都笑称其为“免洗虾”。

  当问到如此高产量有何养殖秘诀时,张腊梅说到,运气好是一方面,另外,在农委的指导下,自己用的饲料都是绿色环保的有机肥,基本上不用农药,自然而然地,龙虾产量就高了。

  张腊梅以卖成品虾为主,大多销往南京市场,为了方便销售,张腊梅还在南京租了一个摊位,买了一辆集装车。等到龙虾上市,张腊梅每天晚上将捕捞的虾子整车装好,正常情况下一车能拉五六千斤,一天就能赚两万。从养殖到销售,自产自销,“一条龙”式的产销模式,让人不得不佩服张腊梅的商业头脑。

  吃螃蟹第一人

  来到全椒县探寻小龙虾产业,绕不开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虾王”。这位“虾王”来自水产世家,祖祖辈辈都以此为生。这样的先天优势,让“虾王”从养虾之中研究出了脱贫致富之道,更凭一己之力带动整个全椒县小龙虾产业的大发展,他就是王如峰。

  自2006年王如峰成立全椒县赤镇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以来,合作社规模发展迅速,如今养殖面积已经达到了13500亩,养殖户成员也从45户跃增至347户,他们注册的“赤镇”牌小龙虾和“虾禾王”牌大米也因此名声大噪,其中“赤镇”小龙虾品牌更是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更令王如峰感到自豪的是,他创立“虾禾369”稻虾轮作养殖模式,得到了安徽省政府和农委的认可和推广,还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效仿和称赞,正是他的努力,稻田养虾已经成为全椒一方百姓发家致富首选产业。

  如今的王如峰已经60多岁,但一聊到养虾,他还是充满了激情,他对记者说,虽然自己从事的只是普普通通的龙虾养殖业,但创新、务实、乐观的态度使他在养虾行业总是站在别人前面,走在市场前端。他开玩笑道:“每件事情肯定都有它自身的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事在人为,在稻田养虾这一块,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就是全椒第一个吃到这个‘螃蟹’的人”。

  为了行业的发展,王如峰每年都会研发出几个创新项目,他向记者透露今年自己会开展三个课题,分别是研究成品虾的高产、高效、高品质,秸秆生态循环利用,以及稻田土质的改善。

  王如峰将自己比喻成一条大鱼,作为行业领头人,他总是游在最前面,承担着一般人承担不了的责任。

  养虾产业链发展迅速

  随着养虾规模的扩大,当地村民从中“嗅”到了商机,自发地发展种苗培育、饲料供应、网具等相关行业,使养虾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和完善。

  与此同时,很多常年在外发展的人也渐渐返回家乡寻求商机,黄永兵就是其中的一员。巨大的养殖规模,必将需要更多的龙虾饲料,2017年,在外地发展的黄永兵看到了家乡龙虾饲料的发展商机,便返回家乡开始注册商标、筹建饲料厂,成立了全椒大自然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销售龙虾饲料,创建本土饲料品牌。

  黄永兵告诉记者,饲料厂建成以来,一年产量满负荷将近2万吨。在他眼中,全椒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全椒县依靠一季龙虾、一季水稻连作的“全椒模式”,积极发展龙虾养殖事业。据了解到,当前全县从事稻虾连作的合作社有5个,家庭农场15家、种养大户250家,种养农民3.5万人。到2017年底,已建成2个万亩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园、100个百亩示范主体,众多全椒人通过养殖龙虾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全椒龙虾何以独占鳌头?
第二届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在邵东开幕
北京CBD迎写字楼供应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