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智慧回收养成居民分类好习惯

合肥包河创新垃圾分类模式

■中国城市报记者 乔妙妙 通讯员 田守锋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3月05日   第 12 版)

  志愿者向市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这几天,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王先生解决了一件头疼事,家里积存的快递盒、塑料瓶终于有了着落。“前段时间,有志愿者上门宣传,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将快递盒和塑料瓶简单打个包或捆扎一下,放进再生资源回收柜。贴上二维码的话,我们还能积分兑换礼品。”王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样的处理方式比直接扔掉好多了。

  据了解,王先生所住的福桂苑等19个小区,被列为该区首批垃圾分类推广小区。截止目前,19个小区内再生资源回收柜、厨余垃圾桶等回收设备已经配备到位。

  包河区城管委副主任姜军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区不仅经济指标多年位居全省之首,市容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善,城市管理的投入逐年提升。我们每年投入至少3000余万元,在全区实行生活垃圾免费收集,年均生活垃圾收运量约25万吨。”

  分类习惯分类养成

  高兴的还不只王先生一家。

  日前,家住包河区的徐平领到了800元奖金和一本荣誉证书。包括徐平在内,该区共有6户居民家庭获评“垃圾分类模范家庭”,另有49户获评“垃圾分类优秀家庭”。

  为积累经验,少走弯路。包河区在2016年年初选取了6个小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根据小区不同类型、居民职业属性,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应对。对于年轻上班族,可采取网上商城兑换方式,通过微信平台直接登录网上商场兑换商品,并送货上门。对于老年人采取了现场兑换的方式,还可电话预约上门兑换。

  “垃圾分类不同于居民原有的垃圾投放习惯,需要居民在家庭初步分类垃圾,并投入到不同的垃圾收容器中。”包河区城管委环管科科长吴琼向记者表示,目前,改变居民原有垃圾投放习惯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须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为引导居民改变习惯,包河区采取积分反馈的方式。居民在注册时,通过关注“e资源”微信公众号建立积分账户,可获赠厨余垃圾桶、专属二维码和积分卡。

  “可回收垃圾上有了专属二维码,工作人员在回收时,会根据类别、数量计算积分,并通过二维码识别反馈到居民账户。”吴琼介绍,而厨余垃圾只要通过刷卡投放,就能获得每次0.05元的积分。

  在试点基础上,包河区选择了19个小区作为首批推广。截至目前,首批推广小区垃圾分类注册率攀升至60%,吴琼和同事们的工作也繁忙了不少。“经常有居民打电话,咨询垃圾分类的问题,并为我们出谋划策。”吴琼说,民众对垃圾分类也越来越上心了。

  完善设施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很多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失败的原因在于产业链不完整,后端处理设施不完善,居民一旦发现分类后的垃圾最终还是混装收集、处理,就会对垃圾分类失去热情。”姜军生说。

  据介绍,第一批推广垃圾分类的19个小区,设置再生资源回收柜151个,餐厨回收柜421个,发放家用厨余垃圾桶约12202个。

  目前,包河区的厨余垃圾被运输至合肥市餐厨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可回收垃圾由公司统一运送至分拣中心。

  姜军生认为,现阶段包河区垃圾分类还不能完全依靠居民自觉,政府和企业也显得尤为关键。包河区居民的厨余积分主要靠政府对运行企业补贴。

  2016年12月29日,“合肥市包河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运行服务”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以实现垃圾分类的市场化运作。据了解,包河区对中标企业的日常管理、服务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等加强了监管考核。

  “由于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起步晚,且存在前期投入大,短期内收益小等风险。目前,财税优惠等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如果大范围推广的话,就应选择有经验、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避免出现推行不力,企业中推退场等问题。”吴琼表示。

  另外,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宣传、环保、属地街镇等多个部门,包河区城管委同样遇到相关的困扰。

  “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的相关场地,需要硬化工作。同时,垃圾分类运行公司在设置宣传台,也需要占用小区广场等场所。” 姜军生坦言,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出现了部分小区物业不配合。包河区城管委将组织街道、社区及物业召开协调会,明确各自职责,确保了各类设施设备进小区。

巢湖吹响农村垃圾治理集结号
合肥包河创新垃圾分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