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真帮实扶惠民生

共青城市合力抓实脱贫攻坚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吴翔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3月05日   第 07 版)

  2017年以来,江西省共青城市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脱贫工程为抓手,以富民增收为目标。在政策举措上,一方面狠抓全省“十大脱贫工程”落地落实,一方面结合该市实际,加大政府投入,推出了“一个托底、五个全覆盖”的脱贫攻坚政策“升级版”,使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共青城扶贫办工作人员侯召军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12月底,共青城市“三率一度”得到进一步巩固,按程序退出贫困村2个、脱贫523人;还有未脱贫行政村1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68%。

  今年初,在共青城“两会”《政府报告》中也描绘出新的脱贫蓝图:2018年,要把精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深入实施“一个托底、五个全覆盖”,确保未脱贫人员达到标准条件脱贫,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而失学,坚决不让一个城乡居民在小康路上掉队,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加快建设“幸福共青”。

  让党员干部“人人有担当”

  干群拧成一股绳,不信脱贫干不成。共青城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责任担当,坚决落实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责任,让党员干部人人有担当,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人、合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

  责任体系“严紧实”。共青城成立了由该市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安排3名市委常委、1名副市长具体主抓扶贫工作;健全了“市、乡、村”三级责任体系,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层层明确脱贫攻坚任务;加大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力度,构建了“述职述扶贫、考核考扶贫、任用干部看扶贫”的工作导向。

  组织安排“超常规”。共青城构建起贫困村“1+3+3”的帮扶工作格局,即每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组分别由该市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牵头,3名市领导、3个市直部门组成;全市40个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行政村(社区)均设立扶贫工作室,落实了场所、人员和经费,同时选派第一书记40人、帮扶工作队员120人分赴这40个行政村(社区)开展驻村帮扶。

  同时,共青城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部署调度“高频次”、查纠奖惩“动真格”。5个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打破督导常规,不定时间、不打招呼地全方位督导,加大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同时坚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考察识别干部。

  让精准方略“处处能落地”

  “真没想到,下这么大的雨,结对帮扶干部还来帮我搬家、送来家具。得知我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又特意给我在园区找了份保安工作。”该市甘露镇燕坊村60多岁的贫困户杨月明开心地对记者说,我们不仅住上不漏雨的新房,还有稳定的收入。

  如何让扶贫精准方略“处处能落地”?共青城市工作深入细致不偏向,坚持“对象一户一户核准、程序一步一步把严、帮扶一项一项抓实、资金一笔一笔用好”,真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按照建档立卡“七清四严”的要求,该市采取“七步法”和“五查五看”(即:查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查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查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查居住条件,看生活环境;查致贫原因,看贫困程度)等方式,深入开展精准识别,有效提升了贫困户识别的质量和精准度。

  共青城市建立“户有证、村有册、乡有簿、市有电子档案”的信息管理制度,及时更新贫困信息、及时跟进管理;根据国家脱贫标准,严格按照“民主评议、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农户认可、乡村两级公示无异议、市级公告、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的程序,对已脱贫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进行脱贫退出管理,确保“真脱贫”。

  该市40个行政村(社区)的驻村第一书记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制度;选派363名科级以上干部和446名后备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对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1对1”的帮扶,对已脱贫的则实行“1对2”的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扶贫各项措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得到落实。

  此外,共青城市还建立经费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扶贫预算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长;建立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按照“财政部门监督资金、责任单位具体实施、扶贫部门监管项目”的原则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管理;建立资金整合调度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目前,2017年度扶贫资金结余率仅为3.99%。

  让贫困群众“个个得实惠”

  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

  共青城市江益镇栗坂村胡庆红因病而腿脚不便,只能长期呆在家,帮扶工作队同当地皇菊种植基地对接,将扶贫车间设在其家,让他帮着进行皇菊包装,一个月能赚到一两千元。

  胡庆红说:“以前都是国家救济,但心里是想靠自己双手,现在起码有事可做,也让我有了生活自信。”

  在该市泽泉乡长塘村,当地将宏昌柑桔合作社列为扶贫产业,吸纳贫困户以土地的形式入股、年底统一分红,成为该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支撑点。“下一步,我还想扩大规模,引入脐橙、火龙果等,开发农家乐,让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实现脱贫致富。”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亚嵘如是表示。

  2017年以来,共青城市坚持把实施重大脱贫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强化项目管理、群众导向、实效标准,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去年该市投入产业帮扶资金223万元,扶持大棚蔬菜、中药、黄桃、皇菊、芡实等一批特色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免收贫困户承包经营费、贫困户参加产业劳动、贫困户分红等方式,带动了一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通过搭建用工供需平台、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扶持等系列途径,使一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有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班主任、教师“一对一”帮扶机制,全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125人次、发放资助金217.07万元,实现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的全覆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安居扶贫、生态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村庄整治扶贫等“十大脱贫工程”让该市贫困群众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

  相比而言,共青城贫困人口较少、脱贫基础较好,该市在落实全省“十大脱贫工程”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创新推出“一个托底、五个全覆盖”的政策举措。

  该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托底”,即: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及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五个全覆盖”,即:教育资助、医疗保险、危房改造、就业创业、光伏扶贫全覆盖。不仅全覆盖,甚至“高于国标”。比如,在健康扶贫五道保障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最大限度减少后顾之忧。

  此外,该市还积极整合社会力量,推出“乡贤会+脱贫攻坚”的社会扶贫新模式,实现“党建搭台、乡贤发力、群众受益”的目标;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探索建立脱贫正向激励机制,增强贫困户自愿脱贫的志气、勇于脱贫的信心和主动脱贫的动力,激发贫困户特别是贫困户子女追求美好生活的斗志。

共青城市合力抓实脱贫攻坚
“内蒙模式”助县域经济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