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1月08日 星期一

“文化排队”的春风与忧愁

■梧桐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1月08日   第 15 版)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2017年的文化市场,答案或许应该是“排队”。这一年,不少博物馆、剧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从北京、上海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到故宫的《千里江山图》特展,从中国美术馆“美在新时代”展览到北京人艺的《窝头会馆》,这样的“排队”,愈发成为了一种常态。

  为了一个展览而彻夜排队,早在2015年,故宫博物院展出《清明上河图》时就成了热点,展览的最后一天,观众需要排队至少13个小时。之后,更是被媒体戏称为“故宫跑”。2017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年初《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在北京和上海开展,两地最长排队时间都达三四个小时;故宫《千里江山图》特展上为了7分钟的看画时间往往排上2、3个小时的队;有戏迷为了抢到话剧《窝头会馆》票,“拿着小马扎凌晨排队去了”……

  从博物馆到美术馆再到一个剧院、从一个展览到一个演出到一种文化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热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钦慕。以故宫的《千里江山图》特展为例,1949年以后《千里江山图》仅公开展出过5次,大量观众从外地赶到北京故宫,只为一睹这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真容。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折射出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文化是上层建筑、是目的。只有当许多人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自掏腰包,去文化市场排队消费。

  然而,“故宫跑”式的文化排队现象频频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反映出了文化供应,尤其是优质文化资源供应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像《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故宫《千里江山图》特展那样的文化展览,还是“稀奇展览”,像北京人艺的《窝头会馆》那样的话剧,还是“稀缺表演”。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引发观展热潮的还是少数,一些博物馆门庭冷落、人气不佳,优质博物馆和高质量展览集中于某些城市,文化供给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极大不平衡……

  日趋常见的文化排队现象对文化工作者更像是一种鞭策,应该策划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和展览,来回应群众井喷的文化热情,让精品文化进一步走近大众。其中,提供更好的服务才是关键,如何让参观者减少“饥饿感”、在欣赏文物时更从容,这需要继续丰富优质展览资源,也需要在展览地点、形式等方面推陈出新,探索更多“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方法,让优质展览常态化。

  此外,还要善于借力“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新技术的加入,可以带给博物馆、美术馆更多的可能性,也会给人们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可以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其中。以故宫为例,这些年为迎合群众的传统文化激情想了很多招,火爆一时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与时俱进的《韩熙载夜宴图》APP,等等借助现代传播技术,让更多人有了欣赏精品文化的机会。

公共图书馆:让读书更美好
留住渐行渐远的汉味童谣
“文化排队”的春风与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