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展示的智慧教育项目引人瞩目。记者获悉,2018年,滨江区将作为东道主,承办全国智慧教育成果展。
滨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信息化浪潮已席卷全球的今天,一场由互联网引发的智慧教育变革正在滨江悄然兴起。滨江以区域科技优势促进教育模式创新,打造出了包括“PAD智慧教室”“创客实验室”“智慧农场”等在内的一系列“不一样的课堂”。
同时,滨江也在着力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和教育高度融合发展的滨江智慧教育体系,力争成为“智慧教育”区域样板。
打造“智慧教育”区域样板
在滨江区,每个学校都设置了实时直播教室。老师在教室上课,如果同一时间打开“滨江教育”APP,其他老师就可以在线听课。课堂形成的数字资源,老师们可以分享,也可以回放研究;家长开放日,没法来的家长可以登录系统,实时看到孩子班级的情况。
滨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教室,现在有410间,将来无论是同一学校还是不同学校,课堂内所有学生都可同步享受到名师的直播课程和相关优质资源。”那些受孩子欢迎的老师,很有可能成为“网红”。
目前,滨江已有11所校(园)被评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园)。据滨江区教育局出具的分析报告显示,“做好智慧教育‘顶层设计’,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多方资源、统一规范和标准,有效促进一体化智慧平台的形成。”
科技、趣味巧妙融入智慧课堂
在滨江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学生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上面显示着老师的教学课件。在单词拼写环节,每个学生在PAD上书写答案,遇到没法理解的,还可以点击截屏做记号。后台会在大屏幕上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老师也能实时监控。
学生还可以用PAD来预习、上课、做作业。每周,PAD会根据做题情况自动推送不同的错题集给每个学生。预习和作业做得好,系统还会给学生奖励。
在滨江长河小学的数字科技馆内,有个装置叫“声波看得见”,拨动中间一根弦,声波在下方一个黑白条纹转筒的映衬下,能清楚观察到声波的传播方式。科学老师说,孩子们很喜欢数字科技馆,比如小孔成像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光的传播,会跳舞的蛋更是用可爱的形式展示电磁感应现象。
在滨江丹枫实验小学的智慧书法室里,老师的毛笔字教学可以通过左右两台高清摄像机,清晰地展现每一个细节,并且实时显示在学生面前的桌面——一块液晶显示屏上。随后,液晶屏上显示出相应的汉字,同学们就可以在上面铺一张宣纸,开始描摹。
未来,运用数据统计、人工智能等,滨江区各学校会定期生成关于学生成长、教学管理等监测分析报告,以便作出更合理科学的决策。
一个智慧农场,全区师生共享
“土壤干了,会自动加水;阳光大了,顶棚的遮阳系统会启动;光线太暗,大棚内的灯就会打开,”滨江闻涛中学老师说,“这也让学生在这一章节的学习,更加轻松。”
据悉,闻涛中学的智慧农场,是由浙江工业大学设计的,主要包括“多元化大自然探究系统”、“自适应大棚探究系统”和“智慧探究学习系统”三个部分,里面包括了阳光大棚、小尺度气象站、室外观察点,管道栽培架、高清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等,为植物创造“棚外”和“棚内”生长环境,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控制等功能。
相关老师表示,学生还可以在全媒体终端(手机、PAD、PC)对植物生长状态以及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历史数据,感知环境和土壤的数据,如光照、二氧化碳、风力、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土壤湿度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而在整个滨江层面,除了闻涛中学之外,还有丹枫实验小学也设置了智慧农场,这些智慧农场的数据资源,可以被滨江全区的师生通过滨江智慧平台和APP,随时随地查看。滨江区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这就实现了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并能够深化课程改革。”
今年,滨江区委区政府重磅发布了“实现高水平上的均衡发展,争创杭州教育强区的“十年行动计划”。未来十年,滨江区要努力打造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优三高”即“规划最优、硬件最优、师资最优,教育质量最高、教育开放度最高、人民满意度最高”的现代化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