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杨卫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2月04日   第 23 版)

  城镇化2.0有七大新理念,第一个就是以人为本。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城镇化2.0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时代的城镇化是人、地、城“三位一体”的城镇化。

  “以人为本”是十九大的核心理念

  党的十九次宣布了新时代的开启,从“五位一体”总体路径来说,新时代是城镇化起主导作用的时代,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引擎、政治建设的主阵地、文化建设的主平台、社会建设的主抓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口密度高、文化传承久、人员流动大,是中国城镇化的三大特征。

  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将在城镇化过程中强烈折射出来,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有三点学习体会:

  第一,无论是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还是十九大提出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都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

  第二,在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以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三个变化:一是从变动到主动,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从温饱小康层次的要求上升为美好的层次,体现了人的品位升华;三是把“中国梦”、“人民梦”的元素融入其中,体现了人的境界引领。

  第三,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侧,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体现了生产力提升、城镇化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十九大报告中所揭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鲜明地打下了以人为本的烙印。一是在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即人民社会生活的稳定、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贫富差距的缩小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精准脱贫”,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环境治理”。二是在建国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语境下,体现了以人为本,即人民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承载者,经济建设以人民的富强为标志,政治建设以人民的民主为标志,文化建设以人民的文明程度为标志,社会建设以人民之间的和谐为标志,生态文明建设以人居环境的美丽为标志。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好评如潮的话,那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体现了以人居为本的城镇化建设内容,城镇化不应以城镇的房地产升值为主要目标,不是以城为本,而是以人民的美好居住需求为目标,即以人为本。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承担了城镇化2.0的方向。城镇化2.0立足于构建美好的城市人生,城市的形成固然是人口密度提高、商业发展繁荣的结果,也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的共同生活的需要。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固然是解决落后社会生产的产物,获得第一次人口红利,也将进一步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因此,城镇化2.0要以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牵引,以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为动力。与乡村相比,城镇的特征是人气高、节奏快、信息通。在城镇化2.0下,如何实现更高、更快、更通,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

  第一,合理规划适度规模,体现人类对居住要求的认识,体现自上而下的无人为本的构架。第二,市井繁荣,人气爆棚,体现人们安居乐业的动能。第三,和谐社会,不设鸿沟,体现城市对各类人群的包容性。第四,城市文化,蔚然成风,体现了形而上的共有意识。上述四点铸就了城市中人气高涨的经济基础、凝聚力和意识形态。第五,交通边界,只有1小时处处可达,才可以解决城市居民的运动疲劳,体现城市的张弛有度。第六,闹中有静,静中有聚。上述两点构成了城市中人流萦绕的动力基础,反射力和能量储备。第七,天罗地网,信息融通,应该说是天云地网,信息融通,体现城市博大的胸怀、包容的零门槛和敏感的神经系统。第八,众智成城,每每与共。上述两点辐射出城市的思维脉络、执行力和共同价值。

  人、地、城“三位一体”

  人、地、城“三位一体”发展,是城镇化2.0的精华所在,城的发展既要因地制宜,更要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城市从物质到精神的展现,要与人的工作、人的生活、人的交流、人的精神、人的文化作为载体。

  人、地、城“三位一体”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人的工作,关键评价指标是城市的聚财效应。从人的角度来说,聚财取决于城市的平均薪酬和人居成本的比值,比值越高,城市的吸引力就越大。从地的角度来说,人们期待着工作于一线城市,信息和人际的优势将提供事业蒸蒸日上的吸引力核动力。从城的角度说,上下班的所需时间影响着居民对所在城市的热爱程度。

  人、地、城“三位一体”第二个落脚点是人的生活,关键评价指标是城市的宜居程度。从人的角度来说,宜居取决于所居住的城市能否实现医教具佳,家庭的健康,子女的教育,对居民来讲,是如何评价的。从地的角度来说,人们期待着生活于一个环境美丽的城市,美好的景色与植被,清新的大气和水,是以人为本城镇化的选址特征,从城的角度来说,物流交通将对城市中的居民生活提供舒心的保障,生活的便利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人、地、城“三位一体”第三个落脚点是人的要求,关键评价指标是城市的人气指数。从人的角度来说,人气取决于城市的出勤便达,出行方式越多,城市的向心力越大。从地的角度来说,人们期待着住在风景人文名城,具有福祉,将为人的交流提供吸引力。从城的角度来说,公共安全是确保人的交流的关键因素,一个安全的城市才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人、地、城“三位一体”第四个落脚点是人的精神,关键评价指标是城市的创新氛围和心灵启迪。从人的角度来说,精神层次取决于所在的城市能否为其提供精神寄托,历史名城、宗教圣地、创新福地、文化重任往往受到重视。从地的角度来说,人们期待居住于休闲之都,城市中山林湖泊为人们提供修身养性之地。从城的角度来说,人们希望居住于励志之地,城市管理者应注意营造健康向上的城市氛围和创新激情,而不是弥漫着奢靡和懒惰的风气。

  人、地、城“三位一体”第五个落脚点是人的文化,关键评价指标是城市的文化内容。从人的角度来说,内涵取决于对其素质提升的牵引力,城市越有内涵,它对高层次人群的吸引力就越大,从地的角度里说,内涵深度取决于其山水分流,历代人文骚客栖居之地为人的文化提供辐射力。城市有机更新才是康庄大道。(作者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根据其在“中国城市学年·2017”开幕式上的讲话整理成稿)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新时期下农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