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完整社区建设的“福建探索”

■苏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2月04日   第 05 版)

  福州军门社区改造后一隅

  福州军门社区改造后大门

  厦门前埔北社区改造前的篮球场

  厦门前埔北小区内增设石桌椅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福建省住建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始终致力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毅,大胆探索,积极求证,全方位调动社区这一“社会细胞”,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佳宜居状态”,试图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种“完整社区”的生活模式。

  统筹 政策支撑,引领“完整社区”建设

  2012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福建省住建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在政策支撑和业务指导上下功夫。

  从2012年发布《保障性住房“和谐人居”导则》,到2016年《美丽福建宜居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再到2017年发布“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从实施“点线面”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计划到“共同缔造”的生动实践,凸显福建省住建厅“完整社区”建设的探索、实践和提升的历程,总结出了包括完善的社区基础设施,花园式的社区空间环境,先进的教育医疗、文体休闲等公共服务,本土化的社区文脉,具有认同感的社区文化,以及温文尔雅、包容友善的“完整社区”生活模式。

  探索 “点、线、面”,“完整社区”的雏形

  为更好地落实“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要求,2012年福建省住建厅开展“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攻坚突破实施计划。“点”就是抓好城乡社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打造“完整社区”;“线”包括快线和慢线,快线就是抓好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和整治,慢线就是抓好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的建设,打造人居环境走廊;“面”就是加强各地的小流域治理,打造青山绿水田园风光。

  “点”“线”“面”实施计划突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大方面,并形成各自基本的标准和要求。城市社区按照“六有五达标三完善”,打造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温馨舒适的“完整社区”。农村社区要与农村生产、生活相结合,以开展环境和景观综合整治为重点,以落实“七好”为工作要求,治理规划建设无序、环境“脏、乱、差”和配套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打造一批房屋美观、环境整洁、配套完善、自然生态的宜居新村,明显改善村庄景观面貌。

  通过“点”“线”“面”实施,福建省社区稳步推进 “四个实现”:一是实现全面的综合改造工程;二是实现历史文化与时尚气息有机交融、历史与现代的整体统一;三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建设;四是实现长效管理的创新和完善。涌现出福州军门社区、泉州见龙亭社区、莆田万辉社区、厦门马塘村、长泰上蔡村、永春大羽村等几百个城乡“完整社区”典型。

  实践 “共同缔造”,“完整社区”的升华

  既是一市之民,更是一城之主;既接受管理,又参与管理。这是开展共同缔造的初衷和目的,逐步在以厦门为代表的全省推开。“五个共”是对共同缔造的概括,即“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其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关键在群众参与,根本在培育精神。

  社区建设发展的决策权交给居民,这就是共谋。社区发展计划、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务,由居民决定。在老城区无物业小区,建立由居委会牵头、居民群众自助互助的“无物业小区自治小组”,设置楼长、宣传员、卫生员、调解员等,负责单元楼的自我管理,推进楼幢自治建设;在新城区物业小区,建立三方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居民委员会的社区管理、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的自治管理相结合的共治局面;在“城中村”,成立公共议事理事会,协商决定社区大事;在农村社区,立足于“自强”,培育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在外来人口集中的社区,构建群众自治参与体系。

  合理的制度设计让居民走出来、说出来、做起来,这就是共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使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大家都为共同缔造献计出力,“社区是自己的,大家有责任共同建设”。如今,个人认捐认管公物已蔚然成风,社区公共设施、公共绿化、公共活动等,都可由居民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来认捐认管。除了物质环境的美化,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市民的精神环境。如通过举办“和美邻里日”等形式丰富的活动,促进居民的相互认识和友好交往,消除城市社区生活封闭性带来的隔离感,在居民之间、楼院邻里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市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如思明区曾厝垵文创村,以打造“中国最文艺的小渔村”为目标,启动“闽南古厝再生”计划,通过“政府、企业、民间”共建的方式,推动曾厝垵优秀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保护,成功打造了曾厝垵村史馆“渔村时光空间”、展示“蔡复一历史名人文化”的渔村文化馆“金门大赞”等,留住了闽南文化的精髓脉络。

  在政府的引导下,各种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这就是共管。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政府主导多、群众参与少,政府包办多、群众自治少,政府决策多、群众议事少。而共同缔造的“施政理念”已经悄然从“替民当家”向“让民做主”,从“大包大揽”向“共同参与”转变。如思明区前埔北社区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充分调动包括物业公司在内各个方的积极性,在市容考评、文明城市测评中将物业公司列入责任主体,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并且将考评结果与企业的资质审核相挂钩,推动物业公司细化工作、落实责任;海沧区兴旺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以“网格化·微自治”为平台,发展“微组织”,征集“微心愿”,处理“微事务”,共建“微环境”,实施“微政治”,创造了外来人口集聚社区共治共享的新经验。据介绍,该社区的“四民家园”(民声倾听室、民情调查队、民智议事厅、民心服务站)议事厅,在试点开展以来共召开会议17次、议事47项,推动解决35项,参与群众5600人次。

  在社区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这里就是家,来了不想走”,这是共同缔造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居民在“共评、共享”中更好地推动共同缔造的实施。

  展望 “完整社区”,奏响时代音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对未来社区建设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重心要向基层下移,适应居民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努力探索新时代社区建设治理模式,努力构建全新的社区治理体系。

  面对新要求,福建省住建厅将继续以“完整社区”为基础,推动“共同缔造”行动在福建的全面展开,以先行之志、创新之策、务实之风,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城市治理的和谐局面,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

完整社区建设的“福建探索”
太原都市区规划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