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陈宁:人工智能终将无处不在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天瑞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2月04日   第 04 版)

  编者按

  人工智能在其诞生之初就充满了争议,有人认为它和望远镜、轮子没什么区别,都是人类能力的再延伸;也有人认为它将威胁到人类的未来。但当人工智能真正从实验室走进人们生活的前夜,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未来,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国家?

  针对这些疑问,中国城市报专访了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陈宁博士,揭秘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报: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您认为人工智能应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陈宁: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正带来一轮席卷全球的技术革命风暴,创造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中国在这股大潮中表现亮眼,很多公司都展现了不俗的市场变现能力。市场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中国有活跃度极高的市场,有最多的应用场景和最大的数据基础,中国的消费者对新技术有很强的包容性。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还不算非常成熟的时候,在中国实现产业化比欧美国家更容易。

  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到商业应用,需要漫长的适配,围绕合适的时间节点,选择合适的路径。作为重视数据和应用场景的产业化的实践者,目前云天励飞已经在智能安防领域完成了规模商业化落地。根据云天励飞落地龙岗智慧警务项目的实战经验,安防是人工智能技术最佳的应用领域之一。创业公司选择行业切入非常重要,就云天励飞来说,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痛点需求”,而金融、医疗等行业对试错率的容忍度较低,商用化的周期也就会更长些。因此,云天励飞选择深耕公共安全领域,积极探索将现有的技术转变为一个又一个的能为客户带来实际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安防垂直市场产业化落地成功的基础上,云天励飞也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构筑算法、硬件(芯片)和数据壁垒,为更多的行业应用场景提供支撑,进而在智慧城市、商业、家居、汽车、无人系统、机器人等领域实现更大规模的落地。

  中国城市报:我们知道您开发的“深目”系统实现了“亿万人脸,秒级定位”,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将产业化的方向选在了“人脸识别”?

  陈宁:人脸识别,确切的说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是云天励飞市场发力的主攻方向。由于人脸的采集具有非接触、友好、直接、快速、外延性广等特点,在安防、教育、旅游、商业、国防、金融等领域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15%的年均增速。

  国内公共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安防行业投入力度,我国安防系统建设仍不够完善,安防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提升空间。此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视频监控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前景。云天励飞动态人脸识别和人像智能系统作为视频监控的制高点技术,突破了传统人脸识别算法的局限性,突破了快速从视频流里定位目标人群的局限性,在平安城市建设警用视频监控实施中获得了颠覆性的效果,进而具有大范围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巨大市场价值。因此,我们将云天励飞产业化的方向首先定位于平安城市场景下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然后进一步拓展到商超、园区、社区等不同场所对不同人群属性的识别。

  中国城市报:目前,“深目”系统已经开始帮助警察破案了,您认为人工智能还将在哪些领域参与城市治理?

  陈宁:如前所述,除进一步在商超、园区、社区等不同场所对不同人群属性进行识别外,云天励飞还将通过构筑算法、硬件(芯片)和数据壁垒,为更多的行业应用场景提供助力,不断兼容平安城市、智慧商业、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校园等多项服务,实现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城市对“安全”、“便利”和“愉悦”的多重诉求,最终“让智能无处不在”。

  中国城市报:在您看来,人工智能将会给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陈宁:从近期国家扶持增加、企业转型频繁的情况来看,“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结合”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人工智能相对应用较广的语音识别、语音分析、图像识别等基础技术,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标准配置。从创业者来看,市场的切入点、选择的节奏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行业颠覆的大方向近期应该还是着力在政府和企业市场。To C市场想要爆发或者稍具规模,可能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技术开发的能力以及用户的需求要匹配起来,循环反哺驱动,可以形成涵盖家庭安防、健康医疗、环境控制、教育娱乐等领域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家庭的智慧化生活需求,人工智能技术最终发展的愿景一定是走进千家万户,实现“智能无处不在”。

  中国城市报: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人们颇为关注的一个焦点是,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人类。对此,您怎么看?

  陈宁:在数值计算,图形、语音、生物特征、行为姿态等方面的识别,甚至更加复杂的预测推理任务方面,人工智能确实都有超越人脑的优秀表现。业内预测,未来10年,将有约90%的翻译、新闻报道、助理、保安、销售、客服、交易、会计、司机等工作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但是,人工智能不具备感性思维,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化表现仅仅在模仿人类左半脑的理性思维模式,完全不具备右半脑的感性思维,人工智能至今也还没有创作出真正具有人性境界的作品。人工智能取代大多数现有的械性劳动和缺乏创造力工作的同时,也会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会安全、便利、愉悦地改变人类的生活,甚至人与机器的结合激发人类进化的进程也是有可能的,但人工智能技术最终只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帮助人类处理复杂问题,预测未知,支持我们实现以往不可能的目标,而不是完全替代人类。

  中国城市报:最后一个问题,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陈宁:中国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投入已处于全球前列。根据此前美国白宫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14年开始,在深度学习领域,从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两个标准看,中国均已超过美国。可以说,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水平已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但数量不完全等同于质量,中国在基础算法和理论研究方面,与美国还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政府最新一个五年计划把科技研究定为战略优先项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全都旨在推动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陈宁:人工智能终将无处不在
三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