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城市,因书香而精致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2月04日   第 02 版)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图书馆、没有书报亭,仅有清洁的街道、林立的高楼,只是外表光鲜,而文化贫血。近日一则新闻让人颇感欣喜,在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的郎园Vintage文化创意产业园内,一处名为“良阅书房”的24小时交互式图书馆正式开门迎客。据悉,像这样的“城市书屋”,在寸土寸金的朝阳区总共有8处。

  书房,可以说是城市里最温暖的灯火,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文明高地。有人说,市民挑灯夜读的身影,是城市的一道风景;也有人说,书房给城市带来了温暖,驱逐了人心的荒芜,照亮了前行的旅途。“城市书房”增加城市温度,一座城市是冰冷还是温暖,就在于这座城市能为它的市民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折射了城市的温度,服务越周到越体贴,越能显示城市的温暖与温情。

  “城市书房”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大有裨益,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更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浓缩。历史证明,一个城市的精神和品位需要文化来积淀,需要有一大批爱读书的人来支撑,因为只有更多的人带有书卷气,这个城市才能成为文明的高地。随着“城市书房”的普及,阅读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烟雨的清晨,在美丽的午后,城市的一角,精致的书屋,人们安静地读书,书香与咖啡弥漫……这是一道优雅独特的风景,也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在一生中,每个人都应该读一些好书,提升自己的内涵气质;每座城市都应该有一些好的书屋,这是一个城市必要的精神内核与文化气质。“城市书屋”敞开知识的大门,正迎接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让城市充满书香。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座善于阅读的城市是具有创造活力的城市,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文化的力量不可估量,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再遥不可及。一座城市要是没有书香浸润,就如同没有绿树、草坪一样荒芜;一座没有书香墨韵流动的城市,就如同失去了温润土壤的文化沙漠。

  凝聚一座城市的气质内核,文化载体、文化底蕴和文化坐标必不可少,书屋则是其重要一环。“城市书屋”正在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文化“新灯塔”。虽不是名山大川,却能饱览无尽风光;虽只处一隅之地,却能容下万千气象。在这里,你可以与古人交谈,与天地对话,吸收营养,获取知识。对一座城市的眷念,除了市井人生里的烟火气息,还有安放我们心灵的一方田园。说它是城市地标、文化符号,真是恰如其分的称道。

  全民阅读需要庞大的公共文化资源去支撑与保障,如果说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是支撑全民阅读的主体骨架,那么“城市书房”就是一条条“毛细血管”,像家庭阅读一样属于细胞工程。只有更多的“城市书房”涌现出来,才能为公众的精神需求找到一个依托。

  一个有底蕴的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阅读社会;一个有魅力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散发着书香的城市。建设“书香城市”,“城市书屋”的出现或许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当然,“书香城市”重在建设、功在平时。在城市营造更加浓郁的阅读氛围,需要政府部门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强化市民阅读的硬件建设、载体配套、组织培育;也需要社会各方携手努力,面向市民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分享、文化传播活动。

城市,因书香而精致
“七管齐下”构建新时代协调发展城镇格局
以人民为中心治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