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1月06日 星期一

瓶是汝州窑

从北宋飘来的“雨过天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蕾 全亚军/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1月06日   第 08 版)

  图为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展示馆

  图为刚出窑的汝瓷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产自河南的钧瓷、汝瓷双双成为论坛礼品;10月,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2.943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汝瓷又一次在世界舞台绽放了光芒。

  汝瓷,在中国长达数千余年的陶瓷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北宋时期,更是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并钦定为宫廷御用瓷;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并有“青瓷之首,汝瓷为魁”的美誉;民间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传言。

  汝瓷的真正起源地在哪里?它为何能独占鳌头?现今的发展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近日,碧空澄净、银杏洒金,记者来到了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的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和博物馆。

  据展示馆讲解员介绍,清凉寺古时就隶属于大营镇。古时瓷以州定名,历史上大营一直为汝州属地,清凉寺生产的瓷器故称“汝瓷”。清凉寺汝官窑烧造区位于清凉寺瓷窑遗址的北部,即清凉寺村中部,面积约4800平方米。

  其实,汝窑窑址究竟在哪里?因文献记载不详,曾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者们进行了长达30年的探索研究。直到1986年,一件灰清釉汝瓷洗的现世,才终于把探寻汝窑烧造地的目光聚焦于近日的宝丰县清凉寺窑址。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队已先后进行12次考古发掘,逐步揭开了汝窑的神秘面纱。

  博物馆讲解员告诉记者:“清凉寺窑约创烧于晚唐五代,主要烧制白瓷和青瓷。北宋中晚期,以烧制汝瓷成为官窑而达到鼎盛,和周围的鲁山段店、汝州严和店形成了巨大的瓷窑群,拥有制瓷技工3000多人。至今,仍流传着‘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赚万贯’的古语,足以看出当时汝官窑的兴盛。”

  汝瓷为何产自清凉寺?在与记者交谈中,宝丰县文物局局长王团乐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地方圆15公里内盛产高岭土、方解石、玛瑙石等20多种制瓷原料,能就地取材,原料充足。同时,这里还是产煤区,冶铁业发达。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可惜的是,仅存世20年的汝瓷烧制工艺和官窑地点,随着金兵南侵,宋徽宗被掳,转瞬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王团乐颇为遗憾地说。

  何以拔得头筹?

  史书记载,北宋时期,中国瓷器制造技术达到了顶峰,涌现出“汝、官、哥、定、钧”各具特色的五大名瓷。其中,天青釉汝瓷因得到宋徽宗的偏爱,脱颖而出,被列为宫廷御用瓷。烧制瓷器的汝窑被赐名为“汝官窑”,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

  谈及汝瓷拔得头筹的原因,王团乐向记者表示:“主要是,汝窑几道特殊的烧制工艺将汝瓷推上了顶峰。其一是,澄泥为范。在制作过程中,为使形制更为规范,大多器物均采用模制工艺,标准化作业,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其二是,素烧成型。汝窑首创素烧术,为施釉二次烧成工序做准备,这样大大提高了成品率。其三是,玛瑙入釉。汝瓷与‘官、哥、定、钧’相比,在配料上的独特之处在于有玛瑙和黄金土入釉。其四是,满釉支烧。随着汝窑烧造工艺的成熟,为追求器物外表整体完美大多采用满釉支烧。”“可以说,清凉寺汝瓷代表了我国民族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烧制工艺达到了我国陶瓷史上的极致。‘雨过天晴云破处’,汝瓷不仅为北宋皇帝宠爱,后世也竞相仿制,历代君王均以拥有正汝瓷为荣。”

  “汝瓷不仅对当世,乃至对后世的经济、贸易、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王团乐说。

  重放异彩正在努力

  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汝官窑也随之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但值得庆幸的是,汝瓷的烧制技艺并未消失,在民间代代相传。

  在汝官窑博物馆,记者见到了民间陶瓷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天青色,玛瑙釉。看着薄,摸着厚。芝麻钉,釉裹足。体轻巧,内含秀。香灰胎,蝉翼纹。晨星稀,润如玉。很养眼,不刺目……”他用自己编的顺口溜,向记者表达了他对釉汝瓷的真情实感。

  “作为汝官窑的后人,让汝瓷重放异彩,我们义不容辞。”王君子对记者说,“1998年8月,我就在自己家里建起了实验窑炉,开始试烧天青釉汝瓷。在保持传统烧造技艺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探索,终于研究成功了香灰胎原料和天青釉的配制,解决了胎釉结合的难题。直到2000年3月,才烧制出了接近天青色的瓷器。”

  据王君子介绍,从2002年起,他就开始培养年轻人,现在已有成手徒弟10名,清凉寺村汝瓷作坊也从他一家已经发展到几十家家,从业人员达200多名。他还在自己的汝瓷研究所开展汝瓷知识讲座,让中小学生参观,现场学习汝瓷制作流程。

  在谈到汝瓷现在的发展,王团乐向记者表示,宝丰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汝瓷产业发展,汝窑遗址展示馆、汝窑博物馆已相继向公众开放,随后还将规划建设汝窑小镇、汝窑陶瓷科技馆和汝瓷产业园等保护利用及产业发展项目。现在宝丰县汝瓷烧制企业已达80余家,制品涵盖传统瓷型、仿汝瓷工艺品、日用瓷等多个系列,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我们想将汝瓷制品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使用汝瓷,从而达到传播汝瓷文化的目的”。

从北宋飘来的“雨过天晴”
当麦田成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