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0月02日 星期一

世界级城市群的生态特征与演化规律

■陆小成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0月02日   第 23 版)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城市集群化发展的提速,许多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世界级城市群均有一个国际公认的世界城市为其中心城市,如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以这些世界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对外开放度高、经济引领强、国际影响力大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相关城镇发展规划提出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考察工作,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新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京津冀建设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经济特区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既是现代城市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深入研究城市群在长期分工与合作、经济增长与环境变迁之间的生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破解特大城市群因规模过度扩张导致的雾霾频现、生态恶化等城市病难题。

  城市群形成分工与合作的仿生态关联

  世界级城市群内部形成紧密的分工合作的仿生态关联,其空间结构形成动态的生态协同特征。世界级城市群是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为中心,以城市群作为基本组织形式,集聚国内国际经济、社会资源要素,在国际经济、资本控制、社会发展、文化引领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内部区域之间不是简单的扎堆和连成一片,更多的是产生了互动和产业关联的功能性空间区域。每个功能性城市区域围绕一个城市或城镇,在实体空间上彼此分离但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结构。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应具备的条件是:区域内城市密集、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性城市、多个都市区连绵、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等。从生态学的视角考察,世界级城市群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各城市要素高度集聚的同时,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生态体系,展现出内在的生态特征和自组织的系统演化规律。

  城市群网络结构通过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动形成了生态化的“城市流动空间”。这种生态化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实现了城市群的资源集约化利益和协同效应。世界级城市群内的仿生态分工关系不断动态调整和系统优化,按照市场规律和产业链的价值原则合理配置,实现共赢和协同效应,推动世界城市群各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和生态关系重构。

  城市群规模扩大引发生态承载力下降

  对世界级城市群而言,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增加了水资源压力,城市规模扩大增加了城市的资源能源和自然环境压力,引发生态承载力下降。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伴生的污染加剧、生态退化、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由于世界级城市群空间不断蔓延,边界不断扩大,并为城市基本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导致包括水源地、生态用地的减少和水质下降,引发城市群的生态危机问题。

  城市群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生态绿化危机。即城市的生态绿化面积不断被压缩,被建设用地和产业用地所侵占。二是城市环境污染。如大面积的雾霾天气、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均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三是城市生态入侵。生态入侵是基于外来物种迁入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城市原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

  纵观世界城市群演化过程,均经历过城市群规模扩张导致生态承载力下降,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城市群生态危机问题一方面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恶化有关,另一方面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关,如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城市排放和污染日益加剧,导致城市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近些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大面积雾霾天气,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有53个城市,占总数的75%。可见,城市群因规模扩张、污染性产业过度排放引发城市空间生态承载力下降和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群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承载力下降问题,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加快建设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提升世界级城市群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群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由高碳

  非生态向低碳生态演化

  许多世界级城市群同样遇到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如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美国纽约、法国巴黎等。但这些世界城市均通过长期有效的治理措施,一定程度上治理了城市病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这其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是坚持了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使经济与环境的非和谐、非生态、高碳的关系不断走向低碳、和谐、生态的演化关系。世界级城市群在高级阶段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低碳转型,实现了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改善,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脱钩。如今,世界级城市群重视低碳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基本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低碳型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脱钩”,也就是要实现所谓“减物质化”的经济增长。一方面,在城市群的宏观产业布局上,提升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促进减物质化,大力发展高精尖经济结构,用低物质消耗、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替代高物质消耗、低附加价值的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产业运行模式,在企业生产的微观层面通过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来促进减物质化,大力发展低碳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发展低碳产业园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城市群演化重视生态建设和低碳治理,实现城市群演化的生态和谐。一方面,提倡绿色低碳消费,用低物质消耗、高使用价值的消费方式替代高物质消耗、低使用价值的消费方式,减少碳排放强度。如鼓励发展共享性公共交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有序发展共享单车等。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城市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重视城市园林与生态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减少污染和排放,不断构建更加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群空间。

  基于以上世界级城市群生态特征与演化规律的分析,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样要遵循其生态演化规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京津冀地区加快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要重构城市群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重视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的脱钩,从根本上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世界级城市群。(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研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副秘书长)

世界级城市群的生态特征与演化规律
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发展处于体系构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