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9月11日 星期一

从四个维度思考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设计

■袁牧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9月11日   第 02 版)

  在中国城镇化大潮中,城市设计探索与转型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与中国城镇化大潮的起起落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四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城市设计初入国内;第二个十年,内因外因共同推动城市设计本土化;第三个十年,行业蓬勃发展;第四个十年,诸多挑战接踵而来,呈“风起云涌”之势,城市设计变革适逢其会。

  面对行业变革,我们对传统的城市设计进行了反思,归纳为“九重九轻”,即重规划,轻设计;重编制,轻实施;重实践,轻实证;重表达,轻研究;重开发,轻保护;重模仿,轻原创;重自我,轻协调;重设计,轻工程;重执行,轻质疑。

  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的城市设计,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思考:

  第一,价值导向。新型城市设计不再是蓝图式的一张图,它应该以人为本,从宜居乐业、公平效率、空间美学、文化传承、活力创新、生态永续等等价值观出发。杨·盖尔在悉尼中心区所做的探索就是从人的视角出发,总结出城市的十二个基本认知点,以此为基础提出九个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是围绕着“水绿交融的生态本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交通”和“引人入胜的公共领域”这三个角度来展开。

  第二,知行合一。新型城市设计应具有上下统筹的知行理念,而不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一理念具备人文关怀,以人的体验感为视角出发,倡导多方沟通协调,研究面向更为广阔的区域,并且善于运用理性的工具手段。例如,在运城的总体城市设计中,通过更加亲人的表达语言,制定没有说教,面向公众的城市认知体系。

  此外,还要从经验主义走向工具理性。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其实是谬论的城市设计工具,比如做城市生态时,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一条河两边划30米的绿地就是保护生态,但从实践来看,我们只是以人的角度来理解生态。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还有各种各样现成的工具来做城市进一步的理解、挖掘和梳理,去构建新的工具来管理城市。

  第三,专业构成。在专业上,过去城市设计可能有一点美学修养,会做一些空间设计,但是现在发现城市设计没有那么简单。通常一个好的城市设计会跨多个所,每个所的专业是不一样,有些专业可能很小,但他们从技术上的作为就能让整个项目大为改观。现在的城市设计已经不再是一个精英就可以拿下,而是很多专业齐力配合才有可能完成的事情。

  第四,社会语境。我们国家在空间设计上经历了几个阶段:通过权威来主导空间生产的封建社会阶段;公权主导空间生产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资本主导空间生产的高度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这种状态其实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城市设计必须要有社会联系。

  总而言之,对于未来的城市设计,我们希望它真正能够实现“人民城市”的状态——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某一天也许都会形成城市的共同体,它来主导城市的空间和生产。(作者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金砖+”强调以“合”为贵
从四个维度思考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设计
环境保护是“力度”问题,还是“路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