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

老经济如何释放新动能

■刘世锦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8月28日   第 23 版)

  中国经济在一两年内进入中速平稳增长期,中国经济发展将会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中速增长期的动能问题也就凸现出来了。

  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约为8000美元,而美国超过5万美元,其他发达国家也在4万美元以上。这就决定了总体上中国仍处在追赶期,增长动能部分来自于既有经济部门的效率提升;部分来自于发展对中国来说是“新”,但在发达国家属于“老”的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还有部分来自于创新前沿的成果。大部分增长动能还是来自前两部分,或者说源于广义上的“老经济”。

  如何使老经济释放出新动能,关键是老经济要加上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对创新前沿的新经济,也有同样的问题。做好这个“加法”,将是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从这个角度着眼,中速增长期的新动能大体上分布在以下领域。

  基础产业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近期有的民营企业关于中美两国制造业投资的成本比较引起广泛关注。分析社会生产运营成本结构,能源、电信、运输、融资等成本占有相当大比重。这部分成本降不下来,与这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行政性垄断问题直接相关。

  基础产业放宽准入,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战场。“混改”可以在两个层面理解和展开,一是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引入非国有投资者;二是在国企垄断的行业中引入非国有企业,前者可称之为“企业混改”,后者可称之为“行业混改”。从实际经验看,后者更易操作并取得成效。这类改革在提高行业效率的同时,也将带来可观的投资增量。有效的供给侧改革将扩大有效需求,这就是供给侧改革中供求双方的辩证法。从供给侧改革的近期任务看,基础产业的改革将成为降低全社会生产运营成本的最重要举措。

  以互联网等新技术带动实体经济效率提升。这是近年来最令人注目、超出预期的一个领域。从网上购物、网约车到近期兴起的共享单车,通过加深信息密度、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线上线下结合优化资源配置等,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效率,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方式。可以预见,互联网与流通和消费端的结合只是序幕,与生产领域的深度融合则具有更大潜能。中国在这一领域市场广阔、产业配套条件好等突出优势,已经或正在形成若干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如深圳、北京中关村、杭州等地。

  这个领域也表现出典型的“创造性破坏”的特征。在网购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商业减速抑或衰落,大牌名店关张的消息时有耳闻。而网约车则受到了传统出租车形式多样的抵抗。

  管理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顺应互联网融合实体经济大势的前提下,在发展初期给创新者更多的宽容,允许他们试错纠错,同时谨慎处理好创造性破坏带来的诸多冲突、矛盾,比如鼓励传统商业搭互联网快车,实现业态转型;通过培训、拓展门路等,促进就业结构调整。难度更大的或许是,监管者如何跳出“要么全放、要么全管”的行为方式,通过监管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提高对互联网时代经济活动新特点的适应性。

  激发创新前沿成果带来的增长动能。尽管中国总体上处在追赶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在某些领域出现并驾齐驱甚至局部领先的势头。比如,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及其应用、新材料等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高水平技术成果。当然,这些处在创新前沿的成果短期内尚难以成为大的增长动能,但对中国整体技术进步、更快进入创新前沿意义重大。

  迄今为止,中国在创新上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产业应用和市场推广,原始创新或源头创新甚少。短板主要在基础研究或大学教育。补上这一短板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形成有利于自由探索的思想市场、鼓励创造性的学术规范和包容性促进机制。

  当增长更多地依赖创新时,所要求的是增长方式整体性、实质性的转变。在以往的高增长时期,运用的知识、技术、管理等基本上是已知的,在此基础上组合资源,这也正是为什么高增长能够实现的重要依据。而当创新日益重要的时候,增长相关的知识、技术和资源组合方式等必须通过反复试错才能获取。增长方式需要对大大增强了的不确定性作出积极且可持续的反应,增加或强化部分体制机制性元素,如认可并保护知识向资本的转化,更加尊重知识产权;政府对科技和产业未来发展的观点更具方向性、建议性和可调性,把实际选择权主要交给市场和市场的直接参与者;政府要加强创新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公平地向全社会开放或提供。(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加快发展天使投资,推进城市创新创业
老经济如何释放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