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摩登上海 盛世繁华

■江铃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8月07日   第 16 版)

  上海,是中国经济金融科技中心,流光溢彩的国际性大都市。“黄浦浪花千尘雪,东方明珠百度春,花满堵,酒满瓯,十里绮罗外滩烟”。它是东方的巴黎,世界的魔都。是纸醉金迷的风流绮梦,是火树银花的不夜之城。

  民国的上海滩,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无数企业家创业致富,十里洋场歌舞升平。大街小巷里,穿梭着金发碧眼的洋人,长衫马褂的老先生,中山装五粒纽扣扣得死死的进步青年,还有西服领带留洋归来的新学生。有人喝茶,有人品咖啡;有人吃生煎饺子就清粥,有人切牛排蘸蕃茄酱;有人长裙曳地,有人旗袍裹身。留声机歌声唱起,舞厅霓虹闪烁,名媛雅士翩翩起舞谈笑风生,东西方文明在上海碰撞交融,十是洋场莺声燕语,百乐门里歌舞笙箫。上海,它像一碗食材丰富的八宝饭,沉淀着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又如一杯新酿的葡萄酒,红艳艳的闪烁着异国风情。

  上海,是富贵温柔乡,寸土寸金的城市。进入二十一世纪,上海的房价像坐上了火箭,蹿得比摩天大楼还高。兜里没个几千万,不敢想买房的事情。上海的地铁线四通八达,每天早晨挤满了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手里拎着早点,眼睛浏览着新闻,耳朵里塞着耳机学英语。地铁里挤得一身臭汗,出来稍一整理,依然是城市精英。由于市中心房价贵,很多人住得很远,一天有几小时的时间在路上。外地人尤其多,就是所渭海漂一族。高房价没有吓退他们,快节奏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更有挑战性,压力变成了动力。为什么这么多人热爱上海,拼了命要留下来?正因为它的富丽堂皇,像华丽的宫殿熠熠生辉,每一层台阶每一扇窗都有无限机会和可能。

  不来上海,不知人间富贵。灯光,让夜色中的上海千变万化,像落下了满城繁星。夜上海,哪里都是风姿绰约,万家灯火中的上海美妙得让人无法安睡。黄浦江两岸,全是兴致勃勃的游客行人,灯火辉煌的上海醉了人的心。黄浦江上穿梭着豪华游轮,舱内室明几净亮如白昼,有各色水果点心。你也可以坐在露天甲板上,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歌手艺人在甲板上唱歌助兴。也许她的丝袜破了个小洞,但丝毫不影响她的万种风情。她一头如藻的长发在风中飞舞,曼妙的歌声溶进了大上海的华丽背景。游轮载着人们缓缓驶个来回,这边,万国建筑博览群金碧辉煌;那边,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溢彩流光。光投射到江面,闪烁不停,巨大的广告写着“我爱上海”。毋须提醒,这般风景,谁能不爱。

  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带着烟火气,缠杂着上海人暖昩而柔情的日常。深深的弄堂,长长的小巷,兜兜转转间别有洞天。弄堂中的上海呈现出魔都另一个面目,上海小市民的浮世绘,它默默地注视着光阴的流淌,感受着岁月的变迁。

  窗台上养着娇嫩的月季,院子里绽放着云霞一般的夹竹桃,不经意间,一支春色出墙来。灯光忽明忽暗,照着竹竿上晾晒的花红柳绿的内衣裤,水一滴滴的往下落,若有若无的透着性感。老妈子打开镂空雕花的矮铁门,急匆匆走进厨房,一边忙碌着择着刚卖的菜,一边大声交换刚刚听到的劲爆新闻。“滋”的一声,空气是爆葱花的香味。二楼一般是闺房,大小姐下了晨课,书包往床头一丟,倚着窗台眺望街上的风景。有时会掐了花盆的凤仙花染指甲,心里嗔怪街尾的哥哥怎么还不来看她。

  弄堂里少不了沿街叫卖的小贩,不过不是杏花,往往是各种小吃。卖葱油饼,卖爆鱼面,卖海棠糕枣泥汤圆,卖香菇干贝瘦肉粥,小贩拖着长腔,唱歌一样吆喝,还没吃上,听名字已经香掉了鼻子。早晨有鲜肉小笼汤包配着阿婆豆浆,夜深了来叫卖热乎乎的鸡汤小馄饨。大姑娘不肯下楼,就从阳台探出身子,一根细麻绳拴个竹编小篮,慢悠悠荡下去,篮里放着青瓷小碗,粉红的绣花手绢里塞着零钱,卖馄饨小哥眼急手快,盛上馄饨顺着墙角提溜上去。“侬拿好,勿要烫。”稳稳当当,还不忘往上丟个笑微微的眼风。

  上海,是一个既时髦又市井,有地方特色又国际化的大城市。它充满活力,又正值青春。谁也阻挡不了它的发展,它如一轮红日,磅礴而出。又沉静优雅,永远是镶嵌在蔚蓝色地球上一颗最璀灿夺目的东方之珠。上海是一种情怀,爱上它,你就爱上了生活。(本文作者系安徽省安庆市作协会员)

深圳坪山区: 发展文创产业从便民、惠民开始
摩登上海 盛世繁华
厦门将专门成立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