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中国城市报 韦如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8月07日   第 07 版)

  8月2日凌晨,北京陆续开始降雨,至3日5时许,全市平均降水量36.7毫米,房山长阳地区则达到182.8毫米。截至3日11时,未发生地质灾害,未有人员伤亡。这一切,都与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无关系。

  城市副中心将成海绵城市样本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据了解,北京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节水工作,通过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平均每年节水1亿立方米以上。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蓄水。

  据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北京市实施了1460公里的中小河道防洪治理,并对中心城区77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升级改造。加大中小河道治理力度,做到“六个结合”(与治污、与水系连通、与南水北调、与蓄滞洪区、与水保造林、与文化休闲相结合)。

  2016年,北京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同年新建雨水利用设施120处,全市累计收集雨水6000多万立方米。此外,建成容量70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并投入使用,既促进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又缓解了城市防洪排涝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在首次发布首都海绵城市解读时强调,通州区和延庆区将作为先行示范区。

  按照规划,北京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在通州区和延庆区进行试点,分别结合城市副中心和世园会,按照高水平标准建设要求,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和山区海绵城市。

  据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改造首先将改直排为间接排水,从源头将雨水进行减排、减污,提高了排放水质。其次在雨水立管埋地接雨水检查井处设置高效生态一体化模块进行雨水处理和滞留。最后根据小区情况和海绵改造思路,布置体验区 、知识宣传区 、成果展示区,达到良好的科教和示范引领效果。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PPP建设项目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新进展。两河片区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将完成工程量的70%,并最终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3.3%,尽可能地将雨水收集、存蓄并回收利用。

  专家:要考虑系统性和经济效应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目标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将城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显然,面对这样的“时间表”,公众一方面充满期待,一方面又难免关心其资金来源。甚至一度有“建设海绵城市是个‘烧钱’的事”的说法。

  对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认为,海绵城市造价看似很高的主要原因是尚未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系统综合整治联系在一起。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了暴雨径流管控避免“城市看海”外,还包括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厂尾水资源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绿色净化功能利用,以及具有美化功能的亲水环境打造等,这些不仅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宜居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共存,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目前有人说海绵城市建设是个‘烧钱’的事,一方面是因为城市中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有欠帐,需要完善,如有些城市截污工程欠缺;另一方面仅看到系统中的一个点的投资,而未看到系统效益和城市整体水安全、水生态环境改善。未考虑海绵城市的系统性和经济效益,仅将所有成本推算到基础建设上,容易造成误估。”任南琪如是解释道。

环杭州湾大湾区正在酝酿
邵阳市住建局着力打造文明示范村镇
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