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环杭州湾大湾区正在酝酿

上海:积极响应建设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8月07日   第 07 版)

  图片来自网络

  继粤港澳大湾区后,我国又一大湾区或将面世。

  日前,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访沪时,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两地座谈会上讲话表示,上海将全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

  一直以来,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提法都只停留在浙江层面。而这次,上海首次作出了正面回应。

  坐标位于长三角南翼

  相关资料显示,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若干个海湾、港湾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这一由湾区地理位置所衍生出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高级发展形态。

  事实上,早在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就已提出环杭州湾大湾区这一概念。

  环杭州湾大湾区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湾区,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这个大湾区定位为以上海为龙头,构建“1+2+3+x”空间格局,1即上海湾,2即杭州和宁波两大极核,3即舟山、嘉兴、绍兴三大协同空间,x即所有可辐射的沿海和腹地空间。 

  那环杭州湾大湾区与以往所提的长三角经济区、杭州湾新区有何区别?

  “这其实是一个小概念和大概念的关系。”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就地理位置而言,可以将大湾区理解为长三角经济区的南翼。

  陈建军认为,由于地理位置欠佳、港口吞吐量有限,因此不能将杭州湾视为真正的港湾,此前与上海港的分工也没有形成。大湾区经济区的提出,对于上海港与杭州湾之间明确分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秘书长郁鸿胜看来,这个湾区具体命名还有待商量,但一定是长三角的湾区。包括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包括杭州湾、长江口湾区、南通通州湾区等。

  专家:要加强与上海的互动

  目前,浙江已在推动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上作出多项努力。

  据了解,杭州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合作;毗邻上海松江区的嘉兴,已获批为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的诸位专家均认为,环杭州湾大湾区不能只是浙江单方面“一厢情愿”,要加强与上海的互动。

  欣喜的是,上海逐渐看到浙江的诚意。

  就在不久前,浙江与上海开展了更深一步的战略合作,签订了《关于深化推进小洋山合作开发的备忘录》,杭州市、嘉兴市与上海松江区签署了《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可以预见,未来两地的互动将更加频繁。

  “大湾区的地理环境与上海不同,其自然环境比较好,会吸引很多上海人前去旅游或消费,这也可以使城市间的交互关系更加密切。”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结构的互动会产生更大的市场,在各个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城市间或许会达成更大的合作,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记者注意到,截止目前江苏并未就此作出响应。有业内人士表示,江苏的扬子江城市群提出的比杭州湾大湾区要早,且江苏沿江各市间的联系比浙江环杭州湾各市要紧密。

  对此,周伟林认为,从经济发达角度来看,苏北地区相对弱一点,如果未来苏北融入环杭州湾大湾区,和上海强强联合,将有助于区域的整体发展。

  “浙江未来在上海的带动下,如何与江苏联动,进一步将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落实到位,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周伟林说。

  产业发展重点放在哪里?

  在浙江省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中,记者发现对现有的杭州湾产业结构有这样评价:“产业同质化、产业布局雷同,存在低小散弱不可持续的问题,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

  未来环杭州湾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周伟林表示,从全球化角度讲,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制造业物流业都是比较重要的经济产业。同时,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让实体产业更好的应用大数据,对于打破行政分割有一定作用。

  “未来大湾区的资源配置可能会有更偏向于金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交通方面,虹桥枢纽与很多地区都有互动,可以借此将上海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周边城市。”周伟林建议道。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综合处处长潘毅刚表示,未来,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发展要用好“三条链”:以余慈地区为代表的产业链,以世界第一港宁波舟山港和贸易试验区为依托的贸易链,以及以杭州为主的创新链。

  在陈建军看来,产业发展重点与长三角经济区大环境相结合,在上海要打造四个中心的基础上,环杭州湾大湾区可以发挥强项,打造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

环杭州湾大湾区正在酝酿
邵阳市住建局着力打造文明示范村镇
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