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一届永定河文化节在京正式启幕。文化节的最大亮点是将一批古村落改造成为“活的博物馆”。
据记者了解,门头沟区目前保留古村面貌的村落有54个,约占本市现存古村落的70%。北京市21个中国传统村落中,门头沟有12个,其中爨底下村、灵水村、琉璃渠村还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来到门头沟,走进古村落群,仍能感受古人在这里酿造的文化气场。这一座座活着的古村落,饱历沧桑,如今为何还这样温润而鲜活?业内专家表示,古村落保护的碎片化,割裂了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会切断流淌的文化血脉,因此要对古村落进行整体性、活态性、原真性、延续性的保护,恢复其固有的生机与活力。
原真性保护,让古村活起来
站在爨底下村前那错落有致的民居前,一块大庙“画碑”上记载了开工及建造完工时间和30位捐银的姓名辈份据推测,该石碑建于“康熙岁次年间乙末7月(康熙54年,公元1715年)”,捐银人为第7代“奉”(明)字辈。由此可见,康熙54年此村已具有三十几户的规模。
据史料记载,爨底下村民都为韩姓,系明代沿河城守口百户韩世宁后裔,守户之家世代为军,有战参战,无战垦田,于是守卫爨里安的这支韩姓人家,由少增多,逐渐形成了村落,延续至今,建立了这座韩氏家庭聚居之地。
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正月十五的转灯游庙,清明期间的祭祖、打秋千和民间说唱活动等民俗,依然鲜活地留存于民间。传承最完好的当是正月十五的转灯游庙。当夜幕降临,灯笼如链,流光溢彩。村民们供奉完神位后,举行庄重的彩灯游动。
站在高处远眺,山水环绕的爨底下村形似凤凰,76套精巧玲珑的四合院民居,随山势高低变化,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态,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地基上。村落整体布置严谨和谐,变化有序。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里的大部分房屋椽檩老化、门窗变形掉色,不仅影响了古村落的传统风貌,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消除这些隐患,去年,门头沟政府拨出专项资金计划对爨底下62个院落和一面护坡墙进行了整体修缮。古院落修缮过程中,修补手法会尽量贴近原工艺,做到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尤其是屋顶和墙壁腐朽残缺的地方,会按照原来的样子或者图纸的要求做一个瓦片或砖块配上去,还要经过特殊的做旧处理,确保颜色和质地接近一致,从而保持古民居的历史风貌。
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爨底下村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融合在一起,让古村落更加鲜活、有生命力。
延续性保护:带动整体可持续发展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走进琉璃渠村,只见村口矗立着一座琉璃牌楼,“琉璃之乡”四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子里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与古朴民居相映成趣,随处可见的历史文物与村民的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从元代起,朝廷即在此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后又修水渠至此,村子因此得名。自建村始,该村就与琉璃结下了不解之缘,琉璃的窑火燃烧了700余年,一直生生不息、薪火不断。
据记者了解,村里的琉璃烧造技艺已经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琉璃渠村烧制琉璃制品具有严格的规程和标准,制作琉璃要掌握抠、铲、捏、画、烧、装、挂、配、看、返十字诀,同时还要掌握绘画、雕塑、用色、火候等几十种工序。制作出的琉璃成品具有色彩绚丽、不怕水浸、耐风化的特点,至今依然为包括天安门、北京故宫、北海公园、颐和园、雍和宫等文物古迹提供建筑用琉璃构件、琉璃装饰品。
为了保护好这项“非遗”,琉璃渠村将保护“非遗”的条款写进了《村规民约》里。“我们村的《村规民约》比其他村特殊一点儿在于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制定了详细地保护非遗古迹条例来约束大家。村庄规划的刚性执行,非遗古迹的保护工作,《村规民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琉璃渠村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规要合法,约要俗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翻开琉璃渠村《村规民约》,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几条:“保护非遗古迹,弘扬琉璃文化,礼貌接待游客。爱护村内古树,不得倚靠古树私搭乱建,不往树下乱泼乱倒污物。维护公共卫生,房前屋后不乱堆乱放,保持干净整洁,爱护公共绿化,保持村容村貌……”文物和环保的内容几乎占了整个《村规民约》的一半。
据了解,琉璃渠村以打造历史文化名村为契机,依托传统历史文化优势,不断美化农村环境,激发农村治理活力,探索农村社会建设新路径,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琉璃渠村发展概况、人文景观、历史传说、村规民约、民间艺术、重大事件等村史文化整理工作,开发村内的历史古建筑,建立乡情村史文化陈列室,展示村庄文明形象;充分利用村史文化、琉璃文化和景观环境资源,着眼民俗文化传承,村中景观和神话传说,推广文化生态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村民的利益与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参与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和休闲观光农业,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主体,提升古村落保护的延续性和内生动力。”
谈及古村落保护,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曾经表示,应该保持传统,突出特色,让每个古村落都形成和突出各自文化的“亮点”,打造长期吸引游人的“看点”,从而使古村落文化特色长久流传。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古村落,门头沟区还将其中一批古村落打造成了“活的博物馆”。
据介绍,此番“活的博物馆”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打造红色博物馆,将整体推出以妙峰山镇涧沟村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红色博物馆;其次是基于保护完好的古村落景观和质朴的民风民俗打造古村落,门头沟区将通过为碣石村进行VI整体设计、游览线路文化提升和包装、制作线上智慧地图等方式,让游客增强体验感与互动感。此外,碣石村还将和北京设计周合作,推出时尚秀等融合现代元素与古村落景观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