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12日 星期一

石首跳三鼓:世代淘洗谋新生

■中国城市报记者 何玲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12日   第 22 版)

  图为陈孝见(前排左一)和彭伏珍(前排右一)表演跳三鼓

  地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结合区域的石首市,素以独特的地方物产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享誉荆楚大地。跳三鼓,作为地方独有的曲艺形式,被选为石首市“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活跃在荆楚艺术舞台上的陈孝见和彭伏珍既是夫妻,又是表演搭档。二人将既不是严肃高雅艺术也不是都市快餐文化的乡间表演,演绎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至今依旧受欢迎

  一直活跃于民间的石首跳三鼓,至今保留着原生态的艺术形式,主要流传在湘鄂边的石首、公安、江陵和松滋等县(市),由荆楚一带祭祀亡灵的打丧板、丧鼓歌发展演变而来。

  陈孝见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庄子是丧俗击鼓的始祖,由 “守灵伴歌的鼓盆”发展演变而来。《庄子·至乐》中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据鼓盆而歌”,因此,老艺人们以此起源视庄子为祖师。

  习俗代代相传,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跳三鼓不仅仅只为亡灵唱丧歌,也为祝寿人家唱寿歌、喜庆人家唱喜歌,俗称为跳丧、跳寿和跳喜。

  记者在由石首市群众艺术馆出版发行的《石首遗风》一书中读到,民国初年,跳三鼓的艺人迫于生计,走出灵堂,将此作为外出谋生的手段,进入茶肆、书场作营业性演出。跳三鼓曲目得以发展,逐渐有了有故事情节的短小曲目,后又增加了长篇曲目。从此,跳三鼓便从祭亡灵、庆寿诞的风俗民歌发展演变成为职业艺人演唱曲目的曲艺形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石首跳三鼓第六代传承人,彭伏珍学习至今已10多年,但最初却是受丈夫陈孝见的影响。

  “实际上,我老公学习跳三鼓已有30多年了”,彭伏珍向记者娓娓道来,“我们原来生活在农村,仅有几亩地,没有什么手艺。结婚以后,陈孝见父亲让他学一门手艺,于是陈孝见就跟着跳三鼓艺人开始学习,慢慢地也有了一点影响和成绩。”

  至于彭伏珍是怎么受陈孝见影响的,彭伏珍表示,主要源于一场病,“结婚后有段时间,我患上了心脏病,一直待在家中无法外出打工,心脏病治好后,我就在丈夫的影响下学习了跳三鼓。”

  如今,陈孝见和彭伏珍便是以跳三鼓表演作为职业的艺人。

  “茶馆里,人们一边喝茶打牌,一边欣赏跳三鼓”,彭伏珍说,“我们的表演在当地还比较受认可、受欢迎”。

  创新诠释谱新章

  据记者了解,跳三鼓的唱词较为通俗、形象、口语化和地方化。句格一般为七言一句,七句一段,常有“三句四落,七句一歌”和“三句起,四句落,七句联成三鼓歌”的说法。整个唱段要求一韵到底,但也可“三句头”行腔后“落句”重新起韵,中间也可换韵,要视内容变化而定。

  陈孝见告诉记者:“唱词的内容原本是劝亡慰灵,后发展到祝寿庆喜,再后来叙事性强的曲目比如《三国演义》,受到了听众热烈的欢迎。”

  如今,跳三鼓的唱词有了更丰富的内容,陈孝见也一直致力于编写一些有教化性的、更正能量的唱词。

  记者仔细翻看了陈孝见手写的唱词本,字体洒脱有力,一勾一画间,一个完整的民间故事就跃然纸上了。从稿纸上修改的痕迹来看,陈孝见还在对唱词不断地修改。

  对于唱词中的故事情节,记者读起来也饶有兴趣。陈孝见原创的《都是麻将惹的祸》,反映了广大农村打牌赌博败坏的社会风气,号召人们发扬淳朴民风。开头几句歌词是这么写的——“故事发生在熊河,有个木匠杨志国,娶的妻子向月娥,夫妻恩爱把儿得,带了徒弟有两个,又有房子又有车”,押韵且上口。

  除此之外,陈孝见还创作了关于提倡孝敬瞻养老人、摒弃遗风陋俗、宣扬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故事和乡规民约。

  “老一代表演基本是靠口传,作品中的语言也少有现代的表达,一般都是用比较乡土的唱词唱出来,一些方言都无法用文字写出来。”彭伏珍告诉记者:“只要看到一个好剧本,我们就会把情节用打油诗的形式,押韵的把故事唱出来。为了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创新”。

  传承不易要坚守

  除了唱词方面的创新,夫妻二人在表演形式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为了增加表演的趣味性,陈孝见常常会以现场脱口秀的形式,即兴发挥。

  但即便是这样,能吸引到的年轻人数量也有限。目前,夫妻二人并没有带徒弟,主要原因便是真心实意学习跳三鼓的年轻人太少了。

  而且,“学习跳三鼓,不仅需要多年的积累,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彭伏珍表示,“20个人学习跳三鼓,不见得有一两个人能学得出来”。

  “如果我要收徒弟,必须要看有没有‘三才’”。彭伏珍所说的“三才”是文才、口才和人才,文才是指文学底蕴,口才是指要口齿伶俐,人才主要指舞台形象。

  彭伏珍告诉记者,学习跳三鼓并不容易,她花了5年时间才完全掌握好这项技艺,甚至曾经一个星期都没下过楼。

  虽然夫妻二人的表演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也受到不少人喜爱,但彭伏珍时常却有放弃的念头。“太难了,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就需要不断学习,如果拿得出好作品还能得到大家肯定,但作品不好就一点反响都没有。”虽然嘴上说想要放弃,但夫妻二人却还是依旧坚守着。

  在彭伏珍家里,保存着厚厚一叠荣誉证书,这其中有给予夫妻二人的鼓励,还有的是以集体形式颁发给石首市跳三鼓协会的证书。

  石首市跳三鼓协会成立于2006年,陈孝见正是协会的秘书长。彭伏珍希望,政府能多给予些支持,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发展、更好的传承下去。

  采访结束后,彭伏珍发来微信,“曾经的辉煌,一半是炫耀,一半是感恩,我们非常感谢石首群艺馆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

石首跳三鼓:世代淘洗谋新生
跳三鼓小识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