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阿里收购联华超市18%股份成为二当家

“新零售”战角再吹响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阿嫱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6月05日   第 06 版)

  实体与电商的博弈胜负未分,马云又将触角延伸到商超领域。

  5月30日,联华超市的股价上涨24.44%,报收3.92港元,盘中一度上涨33%。而29日开盘,联华超市就曾暴涨14%,盘中越走越高,在暴涨21.59%后紧急停牌。

  这正源于马云的“新零售”计划。5月26日晚间,据百联集团公告,易果生鲜将其持有的联华超市2%股份,转让给百联;另将所持有的18%联华超市股份,转让给阿里巴巴集团;至此,阿里巴巴成为联华超市二股东。

  据了解,作为上海百联的二级公司,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自1991年开业以来,即经营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及便利店三大主要零售业态,旗下品牌包括“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快客便利”等。

  截至2016年12月31日,联华超市及其附属公司的总门店数目已经达到3618家,遍布全国19个省份及直辖市。

  阿里、京东、苏宁

  线下布局加速

  实际上,这只是双方合作具体事项的靴子落地。早在今年2月,阿里巴巴就与百联在上海宣布联姻。

  记者了解到,百联集团旗下则荟萃了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连锁)、永安百货等众多传统零售百货业态,拥有百联股份(A、B股)、联华超市(H股)、上海物贸(A、B股)等6家上市公司,是中国零售业的开山鼻祖,被业界誉为“商业航母”。

  彼时,双方称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高效供应链整合、会员系统互通、支付金融互联、物流体系协同等六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自宣布合作以来,业界一直猜测双方实际动作将在哪里落地。本次交易,将意味着阿里和百联两大巨头在线上线下融合,将率先始于超市业态。

  至于具体合作细节,阿里表示,未来将通过大数据重构新零售智慧门店,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以及商业运作效率,全面贯通线上线下商品、支付、物流、会员等商业生态体系。

  把触角伸向实体零售的,不止只有阿里。4月10日,另一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宣布,未来五年要开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要做到每个村都有”。

  而早在2014年,京东就曾经宣布与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15座城市的数万家便利店进行战略合作,在促进实体店向互联网转型的同时,完善自己的O2O布局。2016年,京东又入股永辉超市,收购1号店,和沃尔玛达成合作等,线下布局的脚步明显加快。

  就在此前,苏宁也高调宣布了其线下计划——今年,苏宁易购直营店还将继续在全国范围进行布局,新开直营店1000家,总体规模超过3000家。

  苏宁云商营销管理总部执行副总裁田睿另外表示,在全国范围会再开100家云店,聚焦更精细运营,同时将苏宁生活广场作为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另一种核心商业业态,和苏宁易购云店、苏宁广场成为线下门店业态的“三驾马车”。

  首富1亿豪赌

  马云改口做“新零售”

  实体零售日陷困境,为何大型电商却大刀阔斧地开始反向线下开店?实体与电商,究竟谁能主宰未来商业的格局?

  中国的两位“首富”曾就此掷下1亿元的豪赌。时间追溯到2012年,在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和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展开辩论,双方还为10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能否过半设下1亿元赌局。

  赌局胜负未分,马云却改口了。

  去年10月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表示,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没有电子商务,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即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从明年开始,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个说法。”

  今年,被马云定义为“新零售元年”。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投资布局了包括苏宁、银泰、百联、三江、日日顺等公司在内的累计数十个项目。

  另一方面,实体零售巨头也不断在“新零售”上发力。如今苏宁易购已成为中国第四大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价;而国美在今年3月31日,正式启动了“蒲公英”项目,宣告着线上线下融合的“6+1”新零售战略,进入快车道。

  “对于新零售,我认为是对于消费者在时间、空间、支出3个维度建立的‘新平衡’——时间上达成碎片化和整体化的平衡;空间上达成体验度、便利性、丰富度的平衡;支出上则建立价格敏感和价值观消费的平衡。”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中商数据CEO、中国商业地产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周长青表示。

  周长青解释,过往的零售都是在把购物、非购物时间分割开来,而如今则是任何时间都可以是购物时间,在线下的购物时间也同样会做很多其他事情。

  而过往的场景设计,由于商业设施匮乏,是注重在核心商业充分利用面积的集合商业,如今则在极致体验和极致便利中做切换。

  针对电商加速线下布局的原因,周长青表示,目前线下是极为质优价廉的流量入口,导流成本已低于线上,且有更高的粘性,更容易开展线上线下的消费、支付习惯的测试、培养和布局,而电商不可能持续高增速。因此,电商正利用当前的红利期加快布局实体零售。

  什么样的实体在关店?

  去年,实体商业迎来关店潮的消息曾一度引起热议。据媒体报道,2016年上半年,在单体百货、购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业态中,共有22家公司关闭了41家店铺,歇业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

  而据RET睿意德统计,实体商业的春天远未结束。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商业地产的年均开工面积是1.9亿平方米。即使按年计算,把60万平方米这一数字乘以2,也不过12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一年因倒闭而退出面积不到新开工面积的0.64%。

  据其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中国仍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供给端来看,商业地产开发建设仍处于峰值供给阶段,每年增量惊人;同时,中国消费需求还远没有释放。中国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仅为0.2平方米,而美国是2.2平方米;美国购物中心销售占社零总额比重为47%,在中国仅为13%。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店在关店?RET睿意德显示,百货、超市是关店“重灾区”,这恰好符合西方多国商业发展过程已经出现过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上,购物中心迎来较快发展,超市、百货市场份额开始下滑”的客观规律。

  更大的隐忧是高库存。报告显示,目前北上广深和杭州,是中国各大城市里商场租金尚可的城市。但一些二线城市的商业氛围虽然远不如这些城市,却同样在供给大量的商场用地。数据显示,2015年二线城市零售项目,已占零售项目总存量的65%、当年零售项目新落成项目的73%,一些项目为了招商,已经打出了三年免租金的广告,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其未来盈利前景。

“新零售”战角再吹响
城市应如何管控高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