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5月22日 星期一

瞄准治理痛点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刘志勤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5月22日   第 02 版)

  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并取得巨大成功。会议结束时签署的270多项合作协议,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获得的最广泛支持,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力。无论是国际政界、各国商界,还是沿路国家民众,无一不对“一带一路”的美好远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然而,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热闹过后,仔细认真地梳理本次峰会的各项协议,推动、实践并落实这些协议,不仅对己签协议而且对未来更多协议的实施执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而其中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如何协调和加强项目落实过程中的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峰会上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如何应对和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诸多问题的根源。面对现实世界各类矛盾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经过反复研究、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为解决这三个“赤字”提出了最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指出的是,重视并妥善解决好“治理”问题,正是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大事。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进,将会面临三大治理难题:

  第一个难题便是项目本身的治理问题。由于项目种类繁多、内需各异,面对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问题,特别是以中方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力,涉及资金安排、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等领域的合作时,如何加强与国际参与者及当地政府与民众的合作,成为了治理的核心内容。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决定项目的成败,而这也是对中国治理能力的考验。

  第二个难题在于如何做好民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的报告中特别指出,“国之交在于民之亲,民之亲在于心相通”。我们深知,民心通,则万事通;民心顺,则万世顺;民心连,则万物成。民心治理,是个细致的大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因为民心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最普遍、最细腻的部分,它有如人体的毛细血管,支撑着整体的安全健康。所以,民心治理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当民心相通、民意相联之时,我们的项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三个难题是要治理好与国际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在落实“一带一路”规划时,难免会与一些国家的机构和企业有较为纷杂的合作,特别是在双方的理念、管理模式、执行习惯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有差异时,一定要不断讨论和磨合。我们许多项目将会是多国合作的“混血儿”,要确保项目的健康发展,就需要高超的治理能力。求同存异在先,求同化异在后。中国在治理文化异同和标准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否在保持各国传统特色的同时,优质高效的引领各国人民走上“繁荣之路”和“幸福之路”,将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有办法、有智慧地治理好与各国的合作关系。治理好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头万绪,才能确保“一带一路”所有项目在正确的轨道上推进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了集结号,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次世纪机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齐心协力,向着“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发展之路,繁荣之路,文明之路”迈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筑梦“一带一路” 共建世纪工程
瞄准治理痛点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仍是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