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发挥法治作用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做好三大服务

■孙春英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5月15日   第 25 版)

  过去一年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隐患增多。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政法机关应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政法机关要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讲话中要求,2016年,政法机关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把服务开放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等三大服务做实、做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服务开放发展:安全保护和法治服务跟国家利益走

  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国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的人才仍比较匮乏,尤其是从事高端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人才相对短缺。孟建柱的讲话,让律师行业知道了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

  全国律协自2013年起建立了涉外律师人才库,并连续三年举办了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班,努力提升中国律师在国际法律服务舞台上的影响力。司法部制定《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促进利用外资提供法律服务。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海外资产总量达6.4万亿美元,境外设立企业近3万家,每年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

  境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安全保护和法治服务有待加强。

  此次会议首次提出一个全新理念——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安全保护和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顺应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趋势,如何统筹运用政法资源服务开放发展已成为摆在政法机关面前的新课题。这要求政法机关加强与有关国家情报、执法部门合作,提高情报信息共享水平和共同打击犯罪能力,以有效保护我国在海外的公民、企业及项目安全。

  其实,警务联络官扮演国际外交舞台上的“警务大使”,多年来斡旋在驻在国各种不同法律间,一直被称为华人同胞的“境外110”。从1998年至今,公安部共向31个国家、36个驻外使(领馆)派驻了62名警务联络官。他们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追逃追赃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为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创新发展: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法治是保障发展的重要后盾。1月22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求,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要善于发挥法治对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保护、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北京、广州、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自2014年年底相继成立以来,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审判工作有序开展,改革探索深入进行,展示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形象,为推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了有力的服务和保障作用。此次会议提出,总结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成功经验,探索运用简易程序审理简单的知识产权案件,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机制,研究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司法认定办法,防止权利人赢了官司、丢了市场。

  确保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是政法工作的重要目标。司法行政机关努力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积极推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深化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组织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党委政府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市场发展需要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这涉及加强产权保护、尊重契约自由、保护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会议提出,人民法院加强企业破产案件依法审理工作,推动用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努力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

  针对滥用强制措施、违规插手经济活动等突出“顽症”,近年来,检察机关下大力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赢得了社会好评。“如今,我们很少看到检察院开着警车进企业办案。”全国人大代表童国华说,“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涉及我们企业,检察官依法办案,充分考虑企业难处,让我感受很深。”

  在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上,如何把握好“度”,给司法机关能否秉公办案带来考验。会议指出,坚持查办案件和规范行为、采取强制措施和保障合法权益、惩治犯罪和挽回损失并重,依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防止案件办了、企业垮了。

  服务人民群众:让老百姓从改革举措和便民措施中得实惠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实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网上办理交通业务及车检、驾考等改革措施……去年,公安机关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惠民生的便民利民措施。对此,会议重申,对这些改革举措,各地公安机关今年要全面抓好落实。

  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会议强调,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完善政策、改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户口问题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会议提出:大中城市要准确把握城市定位,发挥好企业的市场作用,改变不合理的落户限制,取消“暗门槛”。

  会议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研究制定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积极户口迁移政策,推动完善综合配套措施,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实现到2020年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

  所谓“积极户口迁移政策”,就是特大城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类落户政策。而户籍人口占比很低的城市,则要下决心提高户籍人口比重,建立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住得下、过得好、有奔头。

  “便民利民”与“简政放权”,成为公安机关推进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亮点招数。

  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再大的利益也得剥离,再多的麻烦也得自己承担,再难的堡垒也得攻坚下来。吉林省公安机关积极协调10个部门,对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进行清理整顿,废止各类证明42项。

  安徽合肥等地法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努力让当事人、律师“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广东深圳等地法院与有关部门、单位建立执行案件网络协作查控机制,提高了执行效率和公信力,基本解决了执行难……一个个地方政法机关探索创新的有益做法,积极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

  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各级人民法院要完善司法服务功能,改进司法服务方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作者系法制网记者)

发挥法治作用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做好三大服务
张述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