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即将入夏,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城市进入雨季,如何防止城市内涝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上行下效,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带来地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不遗余力的实践。近些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上海、南宁、宁波、成都、三亚等城市在此方面的建树在业界有目共睹。为此,中国城市报自本期起开设“海绵城市让城里不再看海”专栏,展示我国各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以促进各地区相互交流借鉴。
南宁那考河最近成了“网红”。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鼓励当地做好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工作,为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探索经验。
南宁作为“中国水城”,一直致力于本市的海绵城市和黑臭水体的建设,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那么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哪些经验?如何将水治理成果保持下去?为此,中国城市报对南宁海绵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南宁海绵水城办)进行了专访。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春意阑珊处,立夏款款来。南宁第一批建成的兰园、石门森林公园、南湖公园环湖路等地,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观赏。石门森林公园、五象湖提升工程、那考河等三个项目被住建部选录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经典案例集。
而那考河流域整治是广西首个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流域整治项目,而且是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的项目。该流域通过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对沿河两岸的初期雨水进行吸纳、蓄渗和缓释、利用,改善河道生态,构建人水和谐的那考河生态环境,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景观,为市民特别是沿线群众提供新的休闲去处。
“那考河项目建成后,水质达IV类标准,最小流量不低于同点位、同水文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0%。” 南宁海绵水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截流的污水经处理后,回灌河道的水量不小于处理污水量的80%,河道行洪满足50年一遇洪水标准。
2015年4月,南宁市在竞争性答辩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而南宁市有邕江穿城而过,市内有18条内河,常年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其海绵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海绵城市是新生事物,从设计到施工、监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解认识有一个过程,民众的支持和理解都是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南宁海绵水城办负责人说。
对此,南宁尊重和保障广大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确保海绵化指标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调研、充分考虑市民诉求、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量体裁衣,注重解决群众反映较大的水体黑臭和城市内涝问题。
“我们到公园、居住小区,走到市民的身边,去讲解海绵城市,去消除他们的疑虑。” 南宁海绵水城办负责人说,将被动反应变成主动宣传,比如通过公交车站牌、出租车顶灯、城市商场大型电子屏幕进行宣传。海绵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市民从不理解到观望到现在的支持。
以创新引领南宁海绵城市建设
南宁市按照“治水、建城、为民”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生态修复、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促进城市顺畅“吐呐呼吸”。
“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创新性地采用了PPP模式和EPC模式。”南宁海绵水城办负责人表示,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11.9亿元,开展了那考河片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严格实施绩效考核按效付费,在社会投资、工程、环境、经济等4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利用社会资金建设海绵城市项目的新路子。
据悉,那考河项目是财政部、住建部海绵城市和PPP模式的试点样板项目。
南宁海绵水城办负责人说:“我们还建设了区域连片海绵体,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建设八大海绵体,其中青秀海绵体也已初见成效。”
另外,南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分为六大分区,25个汇水片区,示范区面积为54.6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2%,是第一批试点城市中面积最大的。
南宁市利用新理念新模式在三年(2015-2017年)试点开展203个项目建设,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悬浮物去除率不低于50%的目标,总体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以上图片均由南宁海绵水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