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4月17日 星期一

你知道吗? 白洋淀原是古代军事防线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4月17日   第 15 版)

  作为边防重镇,雄州首先是个军事特区。一旦这里被辽军突攻破,以步兵为主体的宋朝军队将被迫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对抗具有高速冲击力的契丹铁骑,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被对方直接打到国都开封城下。

  除了修建地下防御工事,宋朝戍边将士仍不放心,又设法为“三关”增加一条“护城河”。就这样,以后在抗日战争期间闻名中外的“白洋淀”诞生了。严格来说,白洋淀本为天然形成。远古时代,当海河、滦河等水系冲出太行山、燕山之后,在山前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冲积扇群。扇与扇之间,出现了许多积水洼地和湖成平原。这些洼地和湖泊成不连续的带状分布,从雄州向东,一直蔓延到沿海洼地等。

  最早提出利用白洋淀形成天然“水障”人是何承矩。他认识到,若能利用东北部边境地势洼低的特点,把一些河流与淀泊连接起来,“以水泉而作固,建为陂塘,亘连沧海”,则既能灌溉屯田水稻以充军需,又可限制契丹骑兵以拒敌。不久,这个“自此始壅诸淀,以御辽兵”的建议被宋太宗所采纳。他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使,征调河北诸州一万八千人沿雄州、鄚州、坝州及平戎军(文安),破虏军(霸州),顺安军(安新)一带的边境修筑堤埝六百余里,设塞屯兵、开塘汩蓄水。由于雄州以东本来就是河流入海的末梢之地,湖泊沼泽众多,因此挖沟修水利的重点放在雄州以西直到太行山一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之后,最终构成一条完整的自“边吴淀至泥沽海口,绵亘七州军,屈曲九百里,深不可舟行,浅不可徒涉”的塘泊防线。

风云变幻 看前世今生
你知道吗? 白洋淀原是古代军事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