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4月17日 星期一

以人民为中心 打造健康雄安

——访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研究员 王鸿春

■中国城市报 张志辉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4月17日   第 13 版)

  编者按

  雄安,这个可比肩深圳、上海浦东,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自一问世便举世瞩目。作为健康城市领域专家,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王鸿春研究员同样关注着雄安新区的发展信息。他认为,健康城市理念十分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讲话精神,也体现了当前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对此,本期《中国城市报》对王鸿春理事长进行了专访,与其共同探讨健康城市理论及实践经验对于雄安新区发展的借鉴意义。

  合乎民意,建造全国创新发展新引擎

  中国城市报:近段时间,有关雄安新区的新闻报道和观点解读数不胜数,作为健康城市领域的研究专家,您对雄安新区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王鸿春:当前,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病”严重困扰着北京、天津等地的发展。设立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将有效缓解大城市病问题,为京津两地“减肥减压”。

  同时,设立雄安新区还有助于平衡区域发展格局,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京津冀三地的发展是极其不均衡的,特别是河北发展与京津两地呈现出“断崖式”差距的现象,这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理念是不相符的,而通过雄安新区的建设,将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重要的科研创新资源、高端的企业总部资源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理配置,并在新区的发展中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创造新的动能,这可以加快补齐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短板,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创造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城市报:健康城市的实质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这和总书记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要求有契合之处,对此,您怎样看?

  王鸿春:健康城市强调要从城市的规划、建设到治理的所有环节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它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促进城市建设与居民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雄安新区时所强调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高度吻合,也就是说,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规划建设好雄安新区,代表了党和国家所做出的最合乎民意的战略选择,也体现了当前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中国城市报:健康城市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中国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王鸿春:从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中国卫生部建议先选取部分城市作为健康城市试点开始,我国经历了项目试点的探索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健康城市作为我国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模式,受到了更多地重视,在地方政府层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行动方案和规划,将健康城市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在国家层面,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启动健康城镇建设活动。2014年12月,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2016年7月,全国爱卫会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已着手制定健康城市的指标体系。2016年11月,全国爱卫办发布《全国爱卫办关于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北京市西城区等38个国家卫生城市(区)作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都将健康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16年11月21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球100多个城市的市长就协同推进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达成《健康城市上海共识》。可以预见,在新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目标的引导下,中国健康城市正在迎来最佳发展机遇。

  健康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宜居城市

  中国城市报:建设健康城市有哪些标准?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否可参照实施?

  王鸿春: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环境、政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健康城市的十条具体标准。我国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预计将从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产业和健康人群等方面对国内健康城市的建设进行衡量。

  按照健康城市的标准,雄安新区可以在营造健康环境方面,着重水体、市容、大气、交通、园林、食药和健康社会支持环境的打造;在构建健康社会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优化健康服务方面,以生命全周期为主要思路开展优化行动;在发展健康文化方面,倡导正确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在鼓励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在培育健康人群方面,以健康素养、慢性病防控、全民健身、心理健康和无烟环境等为重点,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中国城市报:从健康城市的理论及建设实践来看,雄安新区未来的规划建设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王鸿春:作为即将建设的新城区,雄安新区完全可以借鉴国际先进健康城市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把健康城市作为重要抓手,以打造健康雄安为引领,把健康融入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使其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宜居城市。

  首先,要按照国际一流城市水平来做好城市规划。“大城市病”的产生往往源于规划问题,因此,雄安新区的规划应按照未来设想充分打好提前量,并可依据健康城市的发展理念,编制具体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

  第二,要按照国际一流城市水平来保障建筑健康安全。由于当地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说是从零开始,这就要求城市景观建筑要科学划定不同类别建筑物的健康安全等级标准,还要提升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建筑物的安全标准,以保障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第三,要按照国际一流城市水平来做好环境治理。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涵盖有白洋淀等广大水域资源,因此,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治理极为重要,这需要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河流综合治理,着力改善空气、土壤等质量,努力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晰。

  第四,要按照国际一流城市水平来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雄安新区的建设必然会带来人口的集聚增长,未来,当地要充分考虑好人口的合理规模,加强对人口总量的调控,防止“过度城市化”出现,使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第五,要按照国际一流城市水平来建设“公交都市”、“自行车城市”。交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雄安新区需要做好公共交通的规划设计,并提升公共交通的优质服务标准,积极建设“公交都市”、“自行车城市”,以便于市民出行。

  最后,要按照国际一流城市水平来鼓励发展健康产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将为雄安新区带来大量的产业发展空间,健康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可以作为雄安新区自身培育新动能的重点方向,这既可以形成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还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

以人民为中心 打造健康雄安
东京以城市绿化治理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