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林毅夫:我不是悲观派 也不是乐观派,而是客观派

■刘烨 果欣禹 刘天瑞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3月13日   第 12 版)

  全亚军/摄

  林毅夫简介:

  现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曾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编者按 

  如果说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的话,那么全国两会的召开无异于引爆了一颗信息“核弹”。在这错综复杂的信息洪流之中快速找准方向把握大局,就成了赢得先机的关键。为此人民日报和中国城市报邀请到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先生就政府工作报告等两会热点话题为各位读者进行独家客观的权威分析。

  问:首先您能帮我们解读一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亮点吗?报告中又给我们透露出哪些发展机遇?

  林毅夫:政府工作报告最主要的亮点还是展现出了信心,国际国内确实有不少的挑战,就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所讲的,中国人民有智慧、有能力来应对这些挑战。而且中国经济有潜力也有优势,所以我相信我们提到地保证6.5%左右的增速,同时提出争取在工作当中,实际增速超过6.5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依然还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还会是每年对世界上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所有说政府工作报告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鼓舞。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的发展机遇主要有:我们必须稳中求进,一方面保持相对中高速的增长来维持稳定,但是,我们还是必须深化改革,要深化供给侧的局部性改革,想要追求稳的话,就必须扩大国内的总需求,想要增加总需求,就必须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同时,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牢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

  问:您能再给我们解读一下您提出的“从2008年开始,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有每年平均增长8%的潜力”这一观点吗?您是否对这一观点依然持乐观态度?

  林毅夫:我讲的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有每年平均增长8%的潜力,但是有很多媒体报道的时候把潜力这两个字给省略了,其实潜力和实际增长之间是会有差距的,比如外面有一棵槐树,它能长得多高是它的基因决定的,他可能能长二十米高,这是他的潜力,但是,他能不能长到二十米高那就是很多因素决定的,如果气候合适,风调雨顺,那么它就可能长到二十米高,但是如果在生长的过程当中,如果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它就可能连十五米都长不到,甚至连十米都长不到,我们去森林里看同样一种树,也有的长的高,有的长的低的情况。

  从2008年开始,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有每年平均增长8%的潜力,这需要靠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需要靠技术不断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不少技术差距,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时候,我们有后发优势,同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可以实现经济8%的增长,就证明这种潜力是可能的。我们知道,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形势一直没有得到恢复,发达国家的就业率低、家庭消费增长慢就导致整个国际的贸易增长慢,所以每个国家都有不少的过剩产能,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会影响到贸易、影响到投资、影响到消费,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潜力没有办法完全发挥,虽说近年来我们的增长都是低于潜力的,但是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外部的条件不好。外部条件不好加上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能达到6.7%的增长,那么我们的潜力肯定是超过6.7%的。

  我是一个客观派,我常讲,要看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必须找到我们的机会和挑战在什么地方,这些综合起来我们才能判断。大部分的人我认为是悲观派,因为他们只看到了问题,所以他们以此做出地判断就会比较低,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属于悲观派,那么我这样的客观派就变成了乐观派。

  问: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概括2016年的中国经济,您希望会用什么样的话?

  林毅夫:我想,这应该是为十三五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局,6.7%的增长虽然是我们从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长,但我依然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局是因为我们必须从整个国际的框架来看这个问题,相对于我们目前的增长好像是低的,但是在和世界上各个国家对比的时候,我们的增长和我们的预期还是符合的,不像别的国家那么大。在大家都在下滑,都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增长目标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够实现6.7%的增长,这应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为十三五开了一个很好的局。

  问:去年我们的脱贫成绩不错,您认为今年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脱贫目标实现?

  林毅夫:首先中国为世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现在剩下的可以说都是硬骨头,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是自身竞争力不足或是地域条件比较差的人群,在这种状态之下,要想真正消灭贫困,那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出这些贫困的根本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

  扶贫最重要的除了外部援助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其自身可以有就业的机会去创造收入,我在工商联工作,工商联有万企观光农村活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企业走进农村不是简单的为了去发一些粮油,更主要的是去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有就业机会就有收入,有收入就可以脱贫了。当然,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这样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就能实现价值。这就需要找到他创造就业真正的瓶颈在哪,把这些瓶颈消除掉,再把当地的劳动力和资源市场结合起来,这样扶贫的目标才能实现。

  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四次提到了减税降费,您认为我们该如何推进减税降费?

  林毅夫:企业的负担有两部分,分别是税和费。费的种类非常多,因此我觉得如果要清理的话,费应该是首要目标,很多的费都是不规范的,它们对企业的负担甚至比税还重。在税的角度其实也可以仔细核算一下,到底有多少幅度可以降低,政府支出部分有多少可以节约,这些节约部分就可以用来降税,这样企业的负担也可以减轻一些。我想这也是政府报告里的思想。

  问:你认为未来我们在一带一路方面,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林毅夫:发展一带一路要做好两方面,一是,在理论方面要说清楚,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一种倡议,他虽然来自于中国,但是会给沿途的每个国家带来发展新机遇。我认为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讲清楚,因为人们的认识是受到理论影响的,所以我们软的这部分一定要有新的创新,让所有人认识到一带一路是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二是,如果单单只有理论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别人也很难完全接受,所以必须按照一带一路所讲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内容做出几个典型案例,例如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修的铁路。所以,一带一路要从理论方面给大家讲清楚,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大家更信服,一带一路是一个合作共赢的项目。

  问:您认为未来房价的走势会是什么样的?

  林毅夫:房地产是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尤其对中国人来讲的话,有个家心才能安下来了。房地产确实是我们经济发展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支柱产业,因为我们还处于城镇化过程之中,农民进城变成市民就必须有住房,而且我们收入也在增长,住房的面积也是要扩大的、质量也要提高的,这都需要房地产。因此我认为发展房地产,从经济角度和人民生计来讲都是一个支柱。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房地产的价值会增长,这就成了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手段,它就变成了从个人角度来讲叫投资,从经济属性来讲叫投机,因为他是靠涨价来赚钱。过度投机的话容易造成房地产泡沫,进而导致金融风险。对房地产要很好的引导让它回归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

  问:您觉得个税改革迟迟不能推出的原因是什么呢?

  林毅夫:个税改革的影响面是比较广的,但是个税改革,却是义不容辞的,而且越早推行越好,因为税是会影响到收入分配的,但是目前来讲的话,我国的个税不太合理,一方面是起征点非常低,另一方面,主要是工资所得这一部分,比较好的所得税应该是综合税。这个问题存在于很多国家,中国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在股市上得到的收入就不用交税,例如,特朗普作为亿万富翁却不需要交很多的税,但是工薪阶层却要交税。

  还有一点,同样的工资所抚养的人口是不一样的。所以比较好的方式还是先统计一个家庭一年的总收入是多少(不论是投资还是工资收入),然后再看看他抚养的人口是多少,根据这些来扣税,我觉得比较合理。这些需要怎么执行需要仔细的研究,从原有的制度过渡到新制度,如何过渡也需要仔细的研究,但是我觉得要想达到我们和谐的目标、共享的目标,个税改革是刻不容缓的。

  问:您是如何看待教育和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呢?

  林毅夫:大概任何人都不会讲教育不重要,尤其是我的导师是舒尔茨教授,他是人力资本这个理论的提出者,在美国,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推动国家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教育。我认为这总体来说是对的。但是北非的一些问题说明,受教育之后不能就业,这些人内心就会非常不满,他们对国家和经济的发展非但没有贡献,甚至还会带来害处。所以我认为教育非常重要,但是首先教育应该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如果教育不能跟经济发展协调在一起,那这种教育固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教育对经济发展本身不见得就是直接的贡献。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要加强,但同时也要把教育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让教育出来的人都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这样我们就能把教育出来的人力资本,变成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红利。

宋希斌代表:做好城市新区建设 推动对俄经贸发展
葛剑平委员:一流学科建设不能靠“拼凑”
林毅夫:我不是悲观派 也不是乐观派,而是客观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