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这是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淮安寄予的厚望。
四年后的2017年,淮安究竟建设得如何?在全国“两会”上,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
多规合一建设中心城市
中国城市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生态红线、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淮安作为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市,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姚晓东:要想建设好总理家乡,首先要做好规划,尤其是搞好多规合一,将整个淮安市县纳入一盘棋来统一布局,才能建成辐射周边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当初,我市规划体系不清晰、顶层规划缺失、规划方法落后等造成各种规划之间“打架",严重削弱了规划作用,降低了政府信用市场效率,影响了城乡均等发展,为此,淮安确立了多规合一“四个一”的改革目标。
一是构建一张空间蓝图。加快构筑“一区两片四轴”总体开发格局,纳湖入城打造淮安都市区,整合提升南北两大城镇集聚片区,强化“东融西拓、南联北接”联系轴,向东全域融入江苏沿海开发、向南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向西拓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向北对接沿东陇海线经济带。以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相结合,逐步推进中心城区、县城、乡镇的城镇、农业、生态边界及相关红线划定,消除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差异图斑。
二是建立一个技术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多规合一”空间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全市规划数据库,整合规划空间数据,统一空间坐标体系、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实现各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
三是完善一套项目流程。实现政府统筹、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同时推送,并联审批、注重监管的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机制,加快建设项目报审模式、再造审批流程和推行“一表式”受理审批等改革进程。
四是确立一种协调机制。以“多规合一”空间信息技术平台为载体,建立重大项目落户技术审查机制。通过技术审查的项目,在项目生成、审批过程中优先办理。对未通过审查的重大项目开展部门会商,对规划调整、容缺审批等提出会商意见。
中国城市报:目前,淮安实施的“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姚晓东:2016年2月,淮安市以“多规合一”思路编制的“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多规合一”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淮安已形成了以空间信息平台为依托,以整合各类规划空间数据为抓手,加快向项目生成、项目审批等应用功能转化的推进格局,试点入选全省优秀改革案例。
高颜值十好品质
中心城市建设由表及里
中国城市报:据悉,刚刚过去的2016年,淮安中心城市建设共投入845亿元,实施了846个重点项目,集中体现在哪几方面?
姚晓东:淮安中心城市建设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功能片区建设加快推进。高铁商务区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金融中心一期主体结构封顶,获批建设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周恩来故里景区、河下古镇、码头古镇、蒋坝古镇保护与开发有序推进,并完成1.6万户、19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二是城市公共交通不断优化。正式运营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启动实施市区内环高架工程,改造瓶颈路段27个,新改建停车泊位2200多个,完成市区公交体制改革,新购7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三是以高铁为代表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建设快速推进,宁淮铁路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数条高铁将以“米”字型格局交汇在淮安,淮安也将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城市和国家铁路干线城市,尽快实现淮安人“321”出行梦想,当连淮扬镇、徐宿淮盐的建成、通车时,从淮安出发到北京3个多小时,去上海2个多小时,往南京1个多小时。235国道、503和348省道、淮河出海航道整治、淮安新港二期等工程顺利实施,淮安涟水机场启动二期扩建工程。四是城乡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创建,实施139个“九整治”和542个“三规范”项目,整治老旧小区230个,拆除违法建设15.8万平方米。优化28个片区和109个镇村布局规划,10个重点中心镇基本建成“十个一”功能性项目。
上述这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功能性项目,显著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
中国城市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那么,淮安中心城市在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建设的同时,是如何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质的?
姚晓东:近年来,我们不断突出淮安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特色,加强绿、水、文“三脉”联动,深入挖掘和运用好大运河文化、西游记文化、淮扬菜文化、红色文化等珍贵文化富矿,注重文化与旅游、创意等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古淮河西游记文旅区、里运河文化长廊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将特色资源植入城市建设之中,充分彰显外在高颜值、内在好品质,让淮安更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
中国城市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的殷切厚望,2017年的淮安中心城市建设将如何布局?
姚晓东:淮安将坚持精明增长和内涵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带动空间布局优化和功能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今年将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布局学校、医院、文体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引导人口合理集聚。转变设计理念,抓好建筑形态、绿化景观、街区风貌、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促进各要素之间功能相匹配、形态相适应。
二是增强城市功能。2017年,淮安计划投入968亿元,实施793个重点项目,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功能片区建设,提升淮海中心商业区发展质态,增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集聚能力,加快高铁商务区、空港产业园等建设。不断彰显城市特色,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启动建设中国漕运城、盐晶堡主题乐园,打造老坝口历史风貌区,实施周恩来纪念地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面应用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加快形成城市特色风貌。
三是促进统筹联动。以区划调整为契机,优化清江浦区功能布局,增强综合承载力,加快淮洪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推进淮安区、淮阴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创新“一县一策”扶持机制,加快盱眙撤县设市步伐,推进涟水副中心、金湖水乡园林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中心城市。突出以城带乡,强化规划引导和产业带动,促进产镇加快融合、资源综合利用、地域风貌彰显,加快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强的特色小镇。
近年来,在“多规合一”改革试点逐步向深度和广度的推进下,淮安在以规模化撑起城市骨架初具苏北重要中心城市风范之后,正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精心塑造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和城市品格。
建议链接
姚晓东:加快推进宁淮沂淮高铁规划建设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的线路确定为北京-天津-东营-潍坊-临沂-淮安-扬州-南通-上海高速铁路,加快已列入江苏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的宁淮铁路与沂淮铁路建设,并按350公里时速设计,将使得“第二通道”从新沂近距离直线引入淮安,经宁淮高铁到达南京,接北沿江高铁到达上海,形成全线均为350公里时速的完整快速通道,还将实现与京沪高铁在南京的交汇,并联通宁杭高铁、宁合高铁等,进一步建成南京都市圈与京津冀连接的“中轴式”纵向通道,大大缩短辽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南下东南沿海的铁路里程,必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又一条新的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为“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为此,我们建议加快推进宁淮与沂淮高铁的规划建设。
宁淮铁路规划线路由在建连淮扬镇铁路淮安东站引出,出站后线路折向西南,经安徽天长市、南京六合区,进入南京北站,出站后线路经上元门过长江接入既有南京站。宁淮铁路与沂淮铁路已作为“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项目,列入江苏省政府与国家铁路总公司签署的《关于推进江苏省铁路建设会谈备忘录》;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宁淮铁路被列为加快推进的苏北快速铁路通道。目前,宁淮铁路已完成项目预可研究,正在开展工可研究,沂淮铁路已完成预可、工可研究,但宁淮铁路和沂淮铁路尚未正式进入国家规划。
由此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宁淮铁路、沂淮铁路规划建设。能与合宿新铁路同步立项、审批,在2017年启动宁淮、沂淮铁路建设。
二是按350公里/小时高标准设计建设宁淮、沂淮铁路。江苏省周边山东、安徽等新规划建设的高铁皆是350公里/小时,包括合宿新铁路,如再按250公里/小时设计建设,不利于江苏省高铁与其他省高铁的直通互连。
三是支持宁淮铁路上元门过江方案。宁淮铁路主线从上元门通道过江,可实现宁淮铁路与宁杭、宁安等铁路的直通互连,宁淮和沂淮铁路在全国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得到有效提升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