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清洁能源成增量主体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中国城市报记者 赵争铮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01月09日   第 12 版)

  1月5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当前我国能源规划“两级三类”的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两级”是国家和地方两级,“三类”是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能源规划是专项规划,相对电力、煤炭、可再生分领域的规划,能源规划又是能源领域的总体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相对于能源总体规划是专项规划,但是相对于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这些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又是总体规划。”关于各个规划之间的关系,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李福龙这样解释道。

  总量控制,结构调整

  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社会用电量达6.8万亿千瓦时到7.8万亿千瓦时左右。

  “经过前期充分论证,我们认为这个发展目标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符合我国国情下的发展阶段,是基本可行的。”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表示,从年均增速来看,“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速年均在大概2.5%左右,比“十二五”低了1.1个百分点;电力增长的速度是在年均3.6%—4.8%,比“十二五”低了1—2个百分点。“增速在放缓,符合新常态下的新趋势。”

  从能源消耗强度看,按照现有目标可以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15%、单位GDP碳排放降低18%的指标要求,而且还留有余地,是完全可行的指标;从人均用能情况看,依据《规划》,2020年我国人均用能达到3.5吨标煤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人均用电量看,2020年人均用电达到5000千瓦时,接近欧洲大多数国家水平,也符合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

  《规划》明确,煤炭消费比重要从2015年的64%降到2020年的58%。

  “这个变化幅度还是很大的,也是可行的。”何勇健称,一是在大气污染防治大背景下,各界对能源清洁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能源走更清洁化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采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煤改气、煤改电等多项政策,为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提供了政策环境。

  二是从整个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趋势来看,不同能源消费比重此消彼长。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大概是6亿吨标煤。为实现15%的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需要新增非化石能源2.3亿吨标煤,加之天然气消费10%的目标,清洁能源消费增量占能源消费总增量的70%以上,煤炭增长空间大概仅有1亿吨标煤左右。

  提质增效为主要矛盾

  以往五年规划都是在能源长期供应紧张的形势下来安排设计的,主基调就是扩能保供,保障能源需求。“在‘十三五’新的形势下,保供已经不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和主要矛盾了,而是如何提高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规划重点从保供应转到了增效益,这是与以往五年规划最大的不同。”何勇健表示,《规划》也坚持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集中体现了转型变革、创新发展等新特点。转型变革、创新发展这八个字成为了“十三五”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规划》提出4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把国务院确定的煤炭去产能的部署落实到位。二是加快补上能源发展的短板。增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调峰电站建设,同时,加大既有的热电联产机组、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力度。三是深入推进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十三五”时期要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4.2亿千瓦,节能改造3.4亿千瓦。四是严格控制新投产煤电规模,力争将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规划》提出,要以能源系统优化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何勇健认为,这个抓手是具有时代特点的,是把不同的能源供应连接起来,热、电、冷、气等有机整合起来,通过联产联供、互补集成的方式提高整体效率,同时也降低成本。通过新业态的发展和创新,为未来电力、油气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加强能源系统优化是一举多得的措施,也是规划的创新点之一。

  清洁能源将成增量主体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指出,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低碳发展,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按照《规划》相关指标推算,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约占能源消费总量增量的68%以上。清洁低碳能源将是“十三五”期间能源供应增量的主体。

  “实现规划确定的结构调整目标,既有现实基础,又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要突出从3个方面抓落实。”李仰哲说,一是继续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做好规模、布局、通道和市场的衔接,规划建设一批水电、核电重大项目,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是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创新体制机制,降低天然气利用成本,在民用、工业和交通领域积极推进以气代煤、以气代油。三是做好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能源发展布局上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将风电、光伏布局向东中部转移,新增风电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8%,新增太阳能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6%,并以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为主。

  何勇健指出:“新常态下,中东部地区对外来能源的需求在减弱,跨区域大规模输电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需要在落实消纳市场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输电通道的建设,《规划》安排的输电通道充分考虑了解决当前‘弃水’问题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打捆外送。”

清洁能源成增量主体
能源文化激发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