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城际出行的风终于来了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2月19日   第 22 版)

  随着城际出行的潜在市场不断被挖掘,近期行业巨头也开始纷纷布局:一方面,是要瓜分超过5400亿元的市场红利;另一方面,出行作为旅游最基础的一环,其背后庞大的潜力才更被巨头看中。 

  一直以来,城际出行都面临着交通信息分散、路线规划单一、预订规则复杂、行中服务欠缺等多种出行服务痛点。在这个用户驱动新模式的时代,创业公司成长生存的逻辑只有一个,即创造壁垒。针对城际出行方面,多源交通数据聚合、混合路线规划、一站式票务预订将成为新的技术壁垒。那么,城际出行要如何突破技术难点?新城际出行模式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和可能? 

  当今,互联网出行领域从不缺乏被炒起来的概念,虽然概念看似很新潮,但能够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其实很少。之所以能够实现集跨城交通方案查询、票务购买、当地交通路线规划为一体的服务系统,最大的原动力其实是来自于交通数据的快速成熟。

  中国交通复杂,数据不仅庞大且变化的频率极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城际出行的数据是如何做到快、准、稳的呢?关键点就在于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驱动。迈维出行CEO汪洋介绍到,静态数据实行每月更新一次,对于航空、铁路等新线路、新站点开通要保持24小时情报的更新机制,并且提前进行数据收集和制作新增的线路数据,确保在票务可预售的24小时内完成数据更新,而实时数据主要是直接对接供应商的实时数据接口。 

  值得注意的是,城际出行规划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域全网的混合出行规划服务,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交通数据融合在一个标准的数据模型之上,这是快速路网规划服务的核心。在此方面,迈维出行通过全新的物理文件数据格式,兼容了所有班次类交通工具。 

  近来,国家大力支持交通数据相关的决策、开发、共建服务,比如交通运输部与百度地图合作建设的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还有部分省市开始国家公路网交通情况调查数据采集与服务系统工程项目招标工作。一系列动作都表明:与城内出行相比,其实火车、航空、公路才是大头。 

  面对国家方面的支持和眼前的红利,一些巨头都开始蠢蠢欲动。可以看到,百度体系和高德已经有先发优势,首汽约车、滴滴也刚刚发布加入12306客户端,开启约车功能。按照业务纹路来预测,未来阿里体系、携程体系、腾讯体系,包括滴滴都是有可能加入赛道的,在2017年将开始概念纷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企业全部以C端用户为主要目标。但城际出行还是有一定技术壁垒,即使像高德、百度等巨头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B端而言,还缺乏能够将规划搜索与票务实现融合并能够基于实时数据提供标准化的换乘服务产品,对此,迈维出行应运而生。 

  作为国内第一家提出一站式城际出行的企业,迈维出行能够借鉴的经验为零,主要依靠着多年的时间沉淀、工作积累以及技术创新,开创了城际出行的新格局。据了解,迈维出行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并且加快融资节奏,所以快速圈地是迈维出行接下来的重要一环。2017年,迈维将对B端用户的旅游和交通方向开始发力,继而通过B端迅速扩张交通大数据的成型来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任何一个新的概念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市场培育期。当下,无论是C端用户还是B端用户,对城际出行还有许多疑问。在市场推广方面,迈维出行除了基础性的传播以外,还会通过行业媒体参加一些技术性论坛和专题活动,带动合作伙伴来传播创新的技术,传播这种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变,让行业用户更了解迈维出行。 

  面对未来的竞争,汪洋则表示:“现在能够看到不断地有人加入该行业,积极参与该领域的内容,或是将分散的信息整合,或是从原来单向售票的功能往前走一小步,这些都是有助于市场成熟的,我们也希望看到这样的现象。其实,各家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专长,重要的是谁更能够针对市场,站在用户视角,在服务过程中,寻找新的机会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城际出行的风终于来了,却还没有迎来真正的成熟,无论是数据精准度还是企业的技术高度,都还远远不够。而作为最先发起攻势的迈维出行,靠其领先的技术、产品的创新,究竟能否撬动城际出行这片蓝海呢?

107家A级景区被摘牌 孰之过?
城际出行的风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