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十年之约”

曲未终人不散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2月19日   第 20 版)

  名家荟萃

  2017开年最受瞩目的大戏《龙凤呈祥》确定将于1月3日晚上在北展剧场隆重上演。《龙凤呈祥》年年节庆都会演出,这一次因何受到瞩目?又为何会突出“确定”二字? 

  记者现场获悉,原来,这场戏有诸多不同以往之处,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了众筹的方式。众筹是近几年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募资方式,让相关用户可以在事前就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产品中。这样做激发用户对项目的热情和认同,共同圆梦,但用于戏曲演出颇为罕见。 

  该项众筹开始于2016年11月8日,原定48天结束,然而,在短短的33天就已经完成高达60万的预定金额。这场荟聚了八位京剧名家和一位相声名家的大合作戏,恰逢新年档期,如果采取传统的在票务网站和剧场票口售票,将利于取得理想的票房,那么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主办方是不是有点自讨苦吃? 

  著名叶派小生演员、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李宏图用“十年之约”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十年之约”不见不散

  对于戏曲界来说,2016年是一个暗淡的年份,吴素秋、梅葆玖、李世济、王金璐、顾正秋、马长礼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频密谢世。这令热爱戏曲的人哀痛,也令正在盛年的京剧名角思考自己承担的使命,李宏图率先提出“十年之约”“我们相约,再唱十年”。 

  “十年之约”得到了来自天津、北京、大连的中生代京剧名家王平、谭孝曾、朱强、赵葆秀、孟广禄、迟小秋、杨赤的大力支持,他们都是生旦净各行当的当代翘楚。此外,更是吸引到一向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相声名家郭德纲的加盟。因为早年学戏的经历,更因为有一颗爱戏的心,在绝大多数娱乐大咖对中国戏曲缺乏了解的当下,郭德纲是懂戏并为戏曲身体力行投入的少数派。

  “年轻人的第一场京剧”

  

  对于最近30 年,京剧一直在艰难复兴之中,当然,整个戏曲行业情形也差相仿佛。虽然京剧景气指数有所提升,但仍然被大多数年轻人排除在观赏的范围之外,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和剧作也是凤毛麟角。虽然京剧也有一批固定观众,但大都年纪偏大,购买力差,甚至蹭票成为积习,捧人场不捧钱场。对此,京剧需要真正的繁荣。

  北展剧场,在京剧还延续着从大师辈出的民国以来繁盛气息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一个火爆的剧场。然而,如今的北展剧场,超过2500座位对于现时的戏曲演出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厚阳文化总经理李洋旸坦言,他身边抱有“京剧,那是老年人的喜好。也许等我将来老了,才会喜欢它。”的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我发现,国粹文化传承难继,问题并非出在那些京剧从业者身上,我最担心的是,有一天京剧会失去观众。” 

  毋庸置疑,戏曲的未来在于吸引老戏迷之外的年轻人,而非只在存量观众中切分票房。那么,用什么方法能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 

  “十年之约”不得不采取众筹这样的方式来吸引互联网伴随成长的80后、90后,希望这是“年轻人的第一场京剧”,并且采用了贴近成本定价的票价。 

  对于“2017年1月3日的年度大戏《龙凤呈祥》,我们将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与互联网观众共享传统艺术文化盛宴。”聚橙网副总裁潘志鹏表示,他们并不是放弃了剧场票房,而是坚信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上京剧,从而再次走进剧场,享受京剧,与传统的国粹艺术文化零距离接触。

  拒做传统文化冷漠人

  当下,京剧的社会影响力每况愈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京剧,如何跟上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步伐,焕发新的风采,进而实现自身的振兴,一直是文化界所苦苦思考的重大课题。如何让新一代年轻人了解、认识、喜欢京剧,并通过他们把京剧国粹传承下去,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绕不开的重大课题。改革与创新,是新时期包括京剧在内的各个艺术领域的总要求。然而,京剧艺术如何改革创新,不仅是专业人士的事情,也是每个热爱京剧艺术的人的分内事。 

  发布会现场,京剧须生谭派传人谭孝曾指出:“作为谭派传人,我肩负重担。为了让京剧文化一直传承发展,我会让我的子子孙孙一直唱下去。”同时,本次“十年之约”众筹成功,让谭孝曾意识到京剧从业者缺乏市场意识,只一味地傻唱戏远远不够,要在未来学会将京剧文化与市场相结合。“不要怕失去它的精髓,京剧是集大成的剧种,有根儿,万变不离其宗。要知道,京剧人并不保守,也不陈旧,京剧文化繁衍至今,也汲取了许多其他剧中的可取之处,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做的不是迎合观众,而是引导观众对传统戏剧文化艺术的认识。” 

  “我12岁就开始出演《岳母刺字》,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可。这除了我自己的努力之外,还源于师傅对我的教导。这也让我意识到成熟舞台经验的传承对发扬国粹艺术文化的重要性,我将毫无保留地将我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喜爱京剧艺术的年轻人,缩短他们的成长期。”李(金泉)派老旦名家赵葆秀动情地说。此外,众筹成功让赵葆秀深切感受到,如果早点与互联网、新媒体这种新鲜事物相结合,京剧也不会经历长时间的低谷。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她看到了京剧回升的希望。 

  如许拳拳心意是戏曲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惟愿今日之青年,不要做对传统文化冷漠的人。撑戏曲,爱文化,亦是京剧从业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一种贡献。

曲未终人不散
国粹传承离不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