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停不下来的停车场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天瑞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2月19日   第 14 版)

  北京某道路因乱停车而造成的路面拥挤

  主干道的非机动车道变得名存实亡

  封闭外来车辆小区业主想了很多办法

  11月30日,广东省消委会公布的一项关于住宅小区“停车难停车贵”的调查称,近八成广州车主反映目前停车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近九成认为“所在小区停车收费太高或偏高”,还有近七成车主不满意广州目前的停车保管服务。 

  在中国除了少数几个“鬼城”之外,我国的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停车难问题。在我国家庭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中,不少有车一族不得不面临停车难、停车贵和乱停车三大难题。而这三大难题的病根也不难找,其实就在——停车场。

  一位难求为哪般

  经常会听到车主们抱怨到达目的地之后找不到停车场,找到停车场找不到停车位,结果找停车位的时间一点也不比路上的时间少,越是繁华的地段停车也就越难,车永远比停车位多,停车费也高的吓人。 

  其实车主们的感觉一点也没错,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就表示,2016年北京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560万辆,停车位约302万个,其中经营性停车位由各区备案管理,约192万个(含备案路侧停车位4万余个),非法经营性停车位约110万个。照此计算,目前北京市停车位缺口258万个。 

  以此计算,加上外地进京车辆,再除去在路面上的行驶车辆,不管怎么算都会有约100万辆机动车注定了没有自己的“窝”。这也直接导致了另外两个问题停车贵和乱停车。而这三个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广东省消委会也直面了这个问题,在报告中提到,就目前条件而言,由于供需缺口过大、小区车位产权结构复杂、业主委员会普遍缺位、市场缺乏竞争、经营处于垄断等多层次原因,住宅小区停车收费管理全部放开条件不够成熟,完全由市场调节不是最佳方式,容易引起消费矛盾纠纷和市场混乱无序,导致消费环境恶化,触发诸多社会问题。

  未来一定会更贵

  近日,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康女士由于朋友准备出远门便将自己的爱车托给她保管,康女士就想到了在自家租住的小区租一个停车位,询问物业之后康女士却感到了非常气愤。目前康女士所在的小区停车场的车位租赁服务只有两种模式,要么是包年,要么就只能按时收费了。但是康女士却只准备租一个月,物业公司却不提供该项服务,在与物业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康女生准备投诉物业公司,但是却发现并没有相应的政府门直接管理停车场。 

  自2015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政策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后,停车场的收费价格就势不可挡的开始一路走高。向康女生遇到的此类情况并不罕见。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面对如此巨大的卖方市场,人为的压低停车场的收费价格显然是不合理的,更可能会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更大的伤害。在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如果停车场的收益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预期,在未来停车位的缺口也必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周建高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流,这必然增加公共管理的各类成本,这些成本也会转嫁到车主身上,以期靠增加车主在车辆使用期的成本来减少路面交通流量,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这种通过经济手段来限制车流量的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城市的发展起到疏解作用。让汽车出行变得用不起,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这样也变得更环保。 

  《意见》也明确指出,以进一步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停车设施建设,提高停车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停车产业的优化升级。除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性资金、城市建设投资(交通投资)公司投资以外,由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的停车设施,由经营者依据价格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制定收费标准。 

  未来停车费的价格究竟会多高?相关专家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停车场收费的价格并不会完全取决于周边的房价,按目前的情况看,停车场收费的天花板应是“贴条”的概率和每张“条”的价格来决定的。

  乱停车该如何治理

  乱停车的现象早已不仅仅存在于“大都会”之中,也开始向中小城市发展。家住东北某三线城市的郑阿姨就因小区门口的小学而苦恼。按说毗邻该市最好的小学还是学区房郑阿姨应该高兴才对,但是郑阿姨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每天上下学的时候双向六车道的宽阔路面竟有四条路被乱停的车辆占据。使得在每天的出行高峰期,小区门口的路面总有3到4个小时处于“封闭”状态,这让小区的住户苦不堪言。 

  学校门口这类在法规中明令禁止停车的路段都很难保证根除乱停车现象,反而在这类地区乱停车现象更严重。在原有的城区很难提供足够的停车位,而且这些地区的停车位全天利用率也不高的情况下,乱停车问题就成立一个烫手的山芋,而且就算有足够的停车位高峰期的疏导依然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在一些老旧的居住区里乱停车对小区公共空间的侵夺就没有停止过,相应的小区业主的反抗也在持续。例如拥有自己独立院落的小区就关门落锁禁止外部车辆入内,更有甚者轮流安排车辆夜晚堵门;在一些老人和小孩经常活动的地区,竖起栏杆防止车辆乱停等。 

  对于乱停车的情况,居民的需求也处于一种极度的矛盾中,既想政府和物业加强管理,又不想负担更多的成本;既想有更多的停车位,又不想公共空间受到任何的挤占等等。上文提到汽车保有量和停车位数量之间是存在巨大落差的,这一造成停车乱象的根本原因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在未来如何从根治这一难题,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智慧。 

  周建高说,中国的居住密度特别大,在最初的规划中没能预见到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本没有预留汽车停放的空间,车主也就只能自己找地方停,也就变成了乱停,这是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减少住宅小区的居住密度。停车场收费增加之后,给了资本一定的盈利空间,如果再加上政策放开的情况下,相信资本会很快进入。老旧小区是可以建设开阔的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楼的,例如在日本和德国就已经开发了非常多的停车楼,一栋楼只用来停车。

停不下来的停车场
2017年应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