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嘉宾观点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1月07日   第 05 版)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相精

  实现电工行业智能制造转型

  今年,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成立的第36个年头,现有55家分支机构,是全国工科学会分支机构最多的单位。目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承担着一些国家政府职能转移的工作。近两年,我们正在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工作,主要是结合国家双创的总体要求,真正打造一个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团队。 

  我国电工行业正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工业4.0是近几年谈论比较多的话题,但对中国电工行业来说,尤其是电工制造业,我们与工业4.0的差距还非常大,所以,我们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间。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电工行业的转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智能化计算机应用委员会积极开拓转型,将智能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智能电网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下一步,我们要融入包括新能源技术在内的电力电子技术。多年来,国内外都把电力电子称为“技术”,电力电子现在未能发展成一门学科。电力电子部不仅包括软件,它还包括硬件,软硬件不协调发展对智能电网等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此外,任何一个项目都要有据可寻、有法可依。制定的用户端能源管理标准体系还要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相信长此以往,一定能够开辟出一片属于自主知识产权面向用户需求、得到实际推广应用的系列化标准。

  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换与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文波

  打造自主创新平台整合各方技术力量

  近年来,我们对智能电网领域的技术需求越来越多,上海已经把智能电网列为上海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建成智能电网功能运用示范基地、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和主要装备的制造基地,希望伴随技术的发展,实现产品、人才、装备能的同步发展目前,我们在上海用户端共性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示范运用、标准认证等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转换与产业促进中心非常愿意和企业及各位专家合作,未来,我们希望以更大的热情,努力地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投入。大力加强系统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平台,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拓展生存空间。 

  第二,减少杂念。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外在的各种诱惑力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电网用户端的企业能够把主营业务做新做强、做成一个品牌。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通过企业和消费者的互动,促进技术和产品螺旋式地不断上升。 

  第三,乘势而上。智能电网已经明确列入国家“十三五”和上海科技创新规划,我们要借助这股东风,夯实基础,努力打造智能电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 

  第四,除去羁绊。创新发展有很多发展的环节,哪一个环节弱了,创新就无法落到实处,用户端技术是应用型技术,进一步发展不仅要依靠科技界,还需要政、产、学等诸多共同体共同推进。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平

  智能电网用户端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智能电网方兴未艾。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规划相关的技术,现在已逐步形成了智能电网用户端行业的技术中心。目前,国家及上海市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相应的产业联盟和研发中心,包括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用户端电气设备研发(实验)中心、国家智能电网用户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智能电网终端用户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所有这些机构都将服务于智能电网。 

  实际上,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关于智能电网技术的交流已开展了十多年,参加的人数从一开始20—30人到今年的400多人,我们要不断提高质量,把这个论坛办成高层次的技术和产学研交流的平台,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顶尖的、有影响力的技术交流平台。 

  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关注:第一是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能源互联网也被列入了国家“十三五”的规划纲要,智能电网用户端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互联网联接每个用户端、能源管理设备和系统;第二是电力需求侧的管理。伴随着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电力改革正在悄然进行中,标准认定、平台建设、资格的审查等需要各方献计献策;第三个方面是能源管理系统的典型运用;第四个方面是上海市充换电设施信息平台的建设,上海市作为国家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和充换电设施的示范城市,正在进行充换电数据的采集和监测的平台。

上海:充电桩建设有序推进
嘉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