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资江复航已有望 君行水路来邵阳

■中国城市报特约记者 刘佑祥 通讯员 龙晓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0月24日   第 26 版)

  湖南省境内“三湘四水”中的资江,又称资水,属长江支流。其左源赧水发源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双江口汇合称资江,是古邵阳的一条重要经济命脉。资江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沿江群山耸立,崖危岩翠,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急流险滩,惊心动魄。资江邵阳段的沿途景点赛双清、将军石、护江石林、石门献翠、清溪滩、铜柱滩、水洞岩、岩鹰石、金猴迎客、海豹出江、蛇形山、骆驼峰等犹如散落的珍珠,被秀美资江串成一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极具旅游观赏价值。特别是随着资江干流筱溪水电站和晒谷滩水电站的建成,资江水位上升了8米,水流变得宽阔平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已成为邵阳市一道靓丽的“水路风景线”,为邵阳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无限契机。

  “天下山河不平凡,千里资江几多滩。水过滩头声声急,船到江心步步难。……要我来把滩歌唱,不容分说唱一番。资江长达千多里,河有七十二道弯。每人半斤酒与肉,敬了神佛吃一餐。千只平船开下水,一路滔滔来下滩。宝庆开船下汉口,象鼻滩涂头一滩。竹子山头把排放,艄公想起上和滩。长滩只见长纤扯,景公塘里湾一湾。婆婆岩上把鹰打,小溪就把姜来担……”

  你听,艄公口耳相传的《资江滩歌》仍不时回响于时空。他们所唱的这条脉脉流淌的邵阳母亲河,曾是内河航运线上滩多水险的一段不平之途。“如有陆路,不行资水。”相对于铁路,公路、航空近年如火如荼地建设,资江航运沉寂得犹如沉沉睡去的千古一梦,等待有人将他再次唤醒。

  2016年10月11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湖南省水运管理局、湖南省水运投资公司专家组一行,专程到邵阳市调研资水航道邵阳段闸坝通航设施,并对资水航道邵阳段进行勘察分析。

  资水航道邵阳段的筱溪电站、晒谷滩电站、孔雀滩电站等过船设施的升级改造,已列入省交通运输厅“十四五”规划资水航道提质改造工程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是资水航道500吨级航运建设工程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三电站过船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后,达到四级航道通航要求,可以通行500吨级的船舶,将会促进邵阳水运和水上旅游业的跨越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需要。

  资江航运传奇

  资江是古代邵阳的经济命脉,历来以滩多险急著称,一路下来,共有七十二滩,其中险滩便达五十三处。尽管如此,依然没有阻挡资江成为一条航运大河。古代邵阳,地处雪峰山尾椎部,山高谷深,与世隔绝,人们只得靠资江河运与外沟通,把资江流域的煤、土纸、茶叶、干竹笋等货物运出去,到洞庭湖区换回大米、盐巴、布匹、日用百货。

  资江船运起源很早,宋代范祖禹在《资水》对此曾有过描绘:“资水通巫峡,谁家万里船。随云排楚气,隐几上吴天。神女迷朝雨,湘娥泣暮烟。何时一飞楫,长啸下牢边。”从古代到1928年潭宝公路通车或直到1958年柘溪水库修建之前,资江一直是邵阳人走向外部世界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邵阳的经济大动脉。

  赧水为资江主源,历史上是通航河流,全长320公里,常年通航10-20吨木帆船。其支流蓼水,绥宁县李熙桥镇至洞口县高沙镇段,季节性通行3至5吨小木船;洞口县高沙镇至邵阳双江口,可通行5至10吨木帆船。武冈、洞口、城步的粮食每年约有1.4万吨下资江运往外地。另一支流平溪水,洞口以上河道水浅滩陡,只流放木排。洞口至龙潭铺,常年通行5至10吨木帆船,主要运送煤炭、粮食、木材。夫夷江,在邵阳境内151公里,能终年通航,是新宁、邵阳两县与广西货物流通的主要运输水道。邵水是资江一级干流,船道57公里,常年通行5至10吨木船。资江另一支流石马江,全长76公里,有41公里航道可季节性通行2至5吨小船。资江平水时,10吨木帆船可从益阳逆航直达邵阳县城,2至5吨小船可溯上至武冈及新宁。春夏洪水季节,从水府庙可顺流下放70-100吨的毛板船至益阳,过洞庭,直驶汉口。船主们先卖货物,再卖船只。船板拆旧贩卖盛行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后,船商用毛板船运煤到汉口供应铁厂,卖煤后就将船卖掉,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

  资水船运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资水流域人口和资金的流动、集聚。随着资江船运业的发展,资江上很快形成了一些大型港口和码头,其中宝庆(邵阳)、益阳、新化、汉口建起的商铺达300多万间。邵阳港是资江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据记载,从明末清初起,邵阳境内新增了5个大码头。湖北的汉口还建起了宝庆人专用的码头———宝庆码头,“宝庆五属”就是专指宝庆码头的。当时,邵阳港位于今邵阳市双清区水府庙一带,极为热闹:码头装满载有茶叶的货船、木排挤满资江和邵水,长达数里。货船、木排浩浩荡荡驶向汉口码头,再北运往山西内蒙宁夏青海,东运往江浙以茶换盐,南运往广州直下南洋,西去怀化洪江再达云贵川。

  在汉口,一些发了财的船老板或船工置业定居,由毛板船商改为坐商,逐渐形成了汉口的宝庆街。清咸丰年间,宝庆府在汉口的商人在汉水出口处建起了当时最好的且只允许宝庆人专用的码头。宝庆码头上下一华里,向岸里面纵深半里,有一十八条巷子,几乎等于过去一个小县城的面积。宝庆码头一直保存了200多年,除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凭着宝庆府人团结齐心、敢死敢拼的“宝古佬”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宝庆码头是宝庆人打出来。

  宝庆码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奇。据传,宝庆帮与安徽帮为争码头边界打起了一场官司,法官无以断案,最后想了一个蛮办法,命差役抬出一盆烧红的炭火,炭火上摆着一烧得通红发亮的铁鞋,哪方有人敢穿铁鞋,就判谁赢。安徽帮见状,无人敢穿。当时,宝庆帮有一个张姓的船工,年纪比较大了,二话没说,毅然穿上铁鞋,走了三步,当场晕倒,法官判宝庆帮获胜。后来,人们在宝庆码头上给他建了个小庙叫“张公祠”。对于资江水运兴盛的情形,历史上曾留下了“头顶太阳,眼眸邵阳,脚踏益阳,身落汉阳,尾摆长江掀巨浪,手摇桨桩游四方”这样生动的歌谣。

  资江行船规矩

  俗话说:“家有家规,行有行规”。资江行船,有着极为严格的规矩。资江多洪灾和水难,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战胜;资江航运作为一个行业,离不开制度的约束。陈建湘先生在《邵阳船运》中引用了1911年湖南省调查局《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中提到了两篇关于资江行船的条规。

  第一篇是由郑绍仰等主持制订的宝庆五属《邵阳毛板帮条规》。该条规共有七条:一是放船即以捆舵为定,又撑架上船为定,如有恃强者,处罚钱八千演戏不贷;二是船至益阳,如有失误发了包,不与舵工相涉;三是桨手在宝庆府,凭客定身资若干,到益阳如数交给,不得争多论少;四是号船请舵工放船者,不论长短水面,一言为定,如违罚钱六千演戏不贷;五是在宝庆府开头路,倘途遇风失浅,船工均要尽力拯救,请老成舵工护送至拯救,需费均归号客,承用无违;六是大小船只,恐在沿河滞浅失陷,有舵工乘逃者,罚更加倍;七是舵工在号须支定多少文,倘遇水发,号客另结他人放舵者,其兑领之钱无退。这篇条规有严格的纪律,如有违反,主要有两种处罚方式:一是罚钱,二是演戏。

  还有一篇是《岣嵝门船帮条规》。该条规立于光绪十八(1892)年,由姜清和主持制定,共有五条规定:一是经过岣嵝门的毛板船,遇到涨水,船身受伤停滞,划子不得乘势拥挤上船,干扰水手工作,如违必究;二是经过岣嵝门的受伤船只靠岸后,由本船舵工设法解决,顾全客货,在旁划子,不得恃众抢掠及滋扰事端,如违必究;三是在岣嵝门搁江的船只,不论是舵坏了,还是船伤了,一概由本船舵工请叫划子,出绳救船拢岸,如船索既稳,公议赏给酒钱八千文,随时交付,决不失言;四是在岣嵝门靠岸的受伤船只,所有船炭挑运,及呼船过载,由客主舵工自选,其他人等不得借此滋事阻扰,如违必究;五是在岣嵝门破散的船只,在傍划子,必以救人为急,捞货次之,救活一人,公议重赏。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资江上频发沉船事故,当时的邵阳县政府曾向国民党政府提出疏浚资江航道,但因种种原因并没有来得及实施。1950年春,新中国刚刚成立,当时邵阳专区立即成立了资江航道疏浚工程指挥部,组织对铜柱、清溪、坳头、镰子湾、龙口溪、三门、花园、火洞、栗滩、团子石、猫儿岩、岣嵝门、鲤鱼滩等险滩择险炸礁。1952年-1955年,湖南省和邵阳地区森工局、航运局以及邵阳民船联合运输社、邵阳航运中心站共对险滩进行多次疏浚排险,使航道槽宽平均达到13米,船槽增深0.1-0.2米。1956年后,继续治理河道,至1958年,航道宽平均达20米,流速减缓,20吨机船能常年通航,帆船载重量增加40%,事故减少90%。然而,随着资江支流大肆开发水利发电,1958年动工的柘溪水电站于1962年建好后,闸坝影响通航,加之公路运输发展很快,因而客、货运输弃水走陆,资水航运业急剧衰落,熙熙攘攘、红男绿女、摩肩接踵的码头不再,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到了21世纪初,邵阳市新邵县境内同时修建了两座水电站——筱溪水电站和晒谷滩水电站.这些电站的建设,在提供巨大发电量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资江的水运事业。那些穿梭在资江中的机动船,早让纤夫成为逝去的风景。微风吹过,那些粗犷的《资水滩歌》早已听不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资江船工故事已被人们慢慢淡忘……

资江复航已有望 君行水路来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