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特大城市:繁华背后有忧伤

—2016中国特大城市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10月24日   第 11 版)

  人口暴增、环境恶化、交通拥堵……近年来,许多城市发展都经历着“大考”,其中特大城市承载能力遭遇“天花板”现象尤为明显。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这成为每个城市人关心的问题。

  10月15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2016中国特大城市高端论坛”在京召开。论坛围绕“从国家规划到城市治理”的主题,特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治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特大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关切,帮助中国城市突破发展困境与难题。

  “大城市的疏散主要靠卫星城”

  近年来,“摊大饼”式的发展让城市苦不堪言,打破“单中心”格局,许多城市都走上开发卫星城的征途。

  “大城市的疏散主要靠卫星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发言中提到近百年三代新城模式,他认为这三代新城模式对于当下特大型的城市发展都有可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文明推动了城镇化,我们把城市发展立足三个里程碑。”据仇保兴介绍,第一个里程碑是120多年前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主要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出现众多的城市病,要用田园城市来弥补、解决;第二个阶段是波兰籍的规划学家沙里宁提出的特大城市有机疏散,然后根据这个理论英国和法国开展了新城建设,形成了风靡全世界的新城运动;第三个里程碑是到了上世纪末,我们越来越发现城市是气候变化的主因,联合国做过统计,以城市为单元产生的温室气体,相当于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75%,城市自身需要作出变革,所以提出生态城市。

  在仇保兴看来,新城镇不在于大,而在富有特色化、与主城互补性、展示稀缺性。主城没有的,卫星城也有,或者主城有的,卫星城更优。未来卫星城应该在环境更美、公共服务更优、生活更适宜等方面下功夫。

  仇保兴还提出,每个卫星城中心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中心,类似于CBD,这种CBD包括了商业、娱乐、高水平的教育和卫生机构。他以上海举例,“很高兴看到上海市政府终于明白了,前年开始在每一个卫星城,在每一个镇里卫生院由三甲医院办,变成了分院。每个学校小学、中学由最好的小学、中学办,变成它的分校,所以60个镇、9个卫星城都变成学区房了”。

  此外,仇保兴强调,卫星城的基础设施应该遵循“微循环”的新理念。“这样我们可以把三个里程碑中间最后一个——生态示范的城市设计样板跟新城建设相互融合,然后创造出来生活更宜居,循环经济更好,环境更加整洁,可持续性更优良的生态样板城。”

  京津冀受到“特别关注”

  此前,有专家提出,中国城市化的根本是各类资源的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发展则是平衡资源的不二途径。在此次论坛上,多位参加论坛的专家在发言中都谈及了京津冀城市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毛汉英提到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制定。在他看来,保障政策有效的前提,是要清晰京津冀三个城市发展的利益诉求。

  “北京的主要的利益诉求是通过提升发展的质量,实现发展水平的全面跃升;天津的主要利益诉求是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的并重;而河北,则希望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京津两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实现‘瘦身强体’和产业转型升级,并带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毛汉英说。

  在各种政策中,毛汉英特别强调了京津冀生态补偿性政策的制定。“京津冀在生态补偿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全面、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及相应的政策体系。实施补偿的主体不明确,补偿范围不全面,补偿标准过低,补偿的形式单一,相当一部分的功能生态区还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当地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所以直接影响到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进程和成效。”

  因此,他建议,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拓宽生态补偿形式,制定促进城市化地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发展相配套的区域政策,确保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有效实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在发言中概述了京津冀三地环境污染问题。

  “不夸张地说,现在京津冀的环境问题应该是全国城市群区域里面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余刚表示,京津冀面临着空气污染的心肺之患,也面临着水污染的心腹之患,还面临着土壤—地下水跨界交叉污染的心胃之患,三“患”叠加环境污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瓶颈问题。

  事实上,国外许多城市群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比如像美国五大湖的地区,他们在这些过程中间也是采取了不同城市组成的区域里面共同综合治理的思路,不断地探索,最终达到了很好的区域环境的质量。

  余刚建议,应该将京津冀这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采用系统规划、立体交叉、联防联控的综合治理新思路,新的模式和新的机制,在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在不同阶段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跨行政区域、跨行业领域、跨环境介质的综合规划设计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等工程,并协同组织实施。

  “实施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工程,将为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重要支撑。”余刚说。

特大城市:繁华背后有忧伤
嘉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