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9月26日 星期一

德才兼备的航天人是如何炼成的?

■曲法义 谭玉磊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9月26日   第 27 版)

  图1 航天学科研究生德育培养目标模型

  图2 “矩阵式”研究生工作管理体制

  航天工业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水平的独立工业体系,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其特点是技术密集、高度综合、需要集中大量高技术人才。我国自50年代起大力发展航天工业,部分工程类大学自80年代末期起陆续设立航天工业类学院,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在学生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德育方面探索出了学科特色鲜明、管理结构独特的工作体系,对我国各高校航天工业类学院以及其他前沿型技术密集国家重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德育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航天学科研究生

  德育培养目标模型

  中国航天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高速发展直到居于世界前列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广大航天技术人员也凝聚出了生生不息的传统航天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此后航天精神有进一步的衍生表述,如“载人航天精神“,但其基本内容协调统一。传统航天精神的表述就是航天工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德育要求,为实现人才培养和国家需要良好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以传统航天精神为基础,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提出了研究生德育培养模型(如图1所示):

  模型将传统航天精神进行了分解和总结,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六个具体内容。模型认为,价值塑造和学业素养协调统一,其综合水平可以作为航天专业研究生德育水平的基数,而思想道德水平将对德育基础产生指数作用,模型综合起来表现了研究生整体德育水平。

  矩阵式管理体制联结

  德育工作模块与研究生培养

  航天工业特点决定了其对所需高层次人才的特定要求,同时研究生培养也有别于其他学历层次的学生。在这种特定的培养体系下,研究生管理和研究生德育工作必须进行相适应的优化与整合,以实现全员合力育人。

  1.“责任教授团队”强化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

  一般来说,研究生培养采用单导师制,在分类培养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部分高校也采用了“企业—高校”双导师制。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采用的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导师团队制度,称为“责任教授团队”。

  “责任教授团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比单导师制,“责任教授团队”实现了多导师对单个研究生的指导,团队导师共同制定对研究生的培养侧重点,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二,“责任教授团队”一般由老、中、青三代导师组成,年龄层次更具合理性;第三,“责任教授团队”成员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并形成了相应的指导制度,使培养过程更具规范性;第四,在航天学科科研任务较重,导师对外交流、研讨事务较多的情况下,单一导师的外出不会影响某个研究生的培养进程。

  “责任教授团队”的本质是一种以科研机构为实体、跨年级培养的“纵向”管理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和相关分析可知,在工程类大学,“纵向”管理模式对于研究生的精神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优势,这样也就强化了导师对研究生德育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作用。

  2.专职研究生“协理员”细化研究生服务功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配备专职的研究生“协理员”,其意义正是协助管理。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对于自身目标和实现途径有一定的规划。在这一条件下,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不会很好,而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式教育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思路。

  相同年级的研究生具有相近的年龄,同时面对的与学业、生活相关的公共事务也较为一致。专职研究生协理员可以按照年级进行“横向”管理,使研究生相关事务的公告、通知更为便捷,管理和组织更为高效,在细致服务的过程中贴近研究生,增强研究生的爱校情节,提升研究生的德育水平。

  3.“矩阵式”管理体制助推合力育人

  为促进导师这支研究生培养队伍和协理员这支研究生服务队伍的有机融合,形成育人合力,经多年探索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已经基本形成将“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有效交叉的“矩阵式”管理体制(如图2所示),并利用多种工作改革和优化来确保其实效。

  在岗位设置上,聘请全部研究中心的教工党支部书记作为中心内学生工作的负责人,针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内部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落实了“纵向”管理组织的德育育人工作责任人。

  在工作制度上,确定两种管理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关制度文件,形成工作体系交叉联动、沟通有效,但权责分明、内容不重复,将导师层面的显性德育教育与协理员层面的隐性德育教育有效结合、形成整体。

  在办公方式上,采用了协理员与教学秘书合署的模式,因教学秘书和导师的沟通交流更为便利,合署又保证了协理员和教学秘书的沟通顺畅性,因此也就间接促进了协理员和导师的沟通。

  品牌化工作模块

  保证德育工作育人实效

  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有普适性标准,同时不同学科、行业对于人才也存在着差异化的德育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在做好入学融入教育、毕业归属教育、培养过程服务式隐性教育的基础上,为主动对接国家航天工业的人才需求,坚持突出航天特色,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以“航天魂”“航天行”“启航”为内容支撑的品牌化工作体系。

  1.“航天魂”提升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

  国家航天工业对人才的思想道德需求有侧重点,爱国精神是引导研究生投身航天事业的明灯,而奉献精神则是支撑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不懈的动力。“航天魂”工作品牌,就是要围绕爱国、奉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环节和内容,显现航天精神的代代传承。

  第一,持续化进行航天主题教育。航天精神传承的载体是航天人,而航天人常常以大师或团队的形式体现,针对不断涌现的航天特色人才,通过讲座、报告会、纪念活动等形式,对充分凝练的精神和事迹进行广泛传播,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现实教育。

  第二,多维化搭建航天特色平台。为使研究生近距离接触中国航天,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除了航天馆外,航天学院还建设了“线上航天馆”“马祖光纪念网站”“航模协会实践基地”等多个虚拟、实体航天特色的育人载体,使研究生有了充分抒发航天情怀的平台。

  第三,系统化开展特色党建工作。注重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体现航天特色,积极利用党建平台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群众关、理论关、答辩关的“过三关”实施细则,全面落实学生党建工作规范化要求,制定实施了预备党员预备期进一言、献一策、践一诺、助一人、读一书的“五个一”特色考核方案,不断提高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航天精神内涵。

  2.“航天行”明确研究生价值判断标准

  正确的价值判断是研究生从事学习和科研的行动准则。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价值判断标准的获得多是通过相关领域的实践得来。“航天行”工作品牌则是以航天类社会实践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教育内容,教育的目标是树立研究生自强和奋斗的航天工业价值标准,加强研究生对航天实践的认知和航天精神的认同,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化技能,引导研究生投身航天国防事业。有关“航天行”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如开展航天基地发射参观活动,开展航天企业科技实践活动,进行航天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3.“启航”巩固研究生学业素养基础

  研究生学业素养的内涵不仅包括学习科研能力,还包括科学知识的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第一课堂和日常科研指导中,教授和导师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这也给研究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通过定期举办博士生论坛坛、建设航天特色研究生社团、搭建本硕博贯通的创新创业工作平台“三位一体”的方式,搭建“启航”第二课堂工作模块,全方位巩固研究生学业素养。

  培养质量反馈

  航天学院是为国家航天工业培养人才,因此培养质量应着重参考国家航天企业(以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为代表)的杰出校友代表数量、毕业生录用率、毕业生占比、满意度评价等,通过反馈结果,优化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经过对航天企业的相关调研,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1.优秀典型不断涌现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培养的人才中,很多已成为航天工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如原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广东省委常委(原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家军、神舟七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原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原国家航天局长栾恩杰、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由学院“紫丁香二号”纳卫星研发团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发射成功,这是国内首颗由学生团队自主设计研发的卫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2.毕业生录用比例高

  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反馈(2008年数据)来看,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毕业生整体占比约在10%-20%,其中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接收1520人,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接收3250人。

  3.毕业生满意度突出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毕业生,“热爱祖国航天事业、献身航天科技发展的目标明确;艰苦奋战、勇于创新、基础功底扎实、科技攻关能力强,展现出了优秀航天人的业务素质。多年来,他们为我国航天科技的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对哈工大航天学院毕业生的评价是,“热爱航天事业,现身航天的目标明确;具有航天精神,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做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严谨务实;业务素质过硬,勇于创新、神与创新。他们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栋梁。”

  (第一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 第二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团工委书记)

德才兼备的航天人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