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人而生,人有气质,城市也有气质。一座城市仅是拥有华丽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自己的美丽富有更加持久不衰的生命力,那就必须要具备独具个性的气质。人们常说,漂亮的女人让人爱一时,气质的女人让人爱一生。实际上,城市也是如此。当人们深深爱上一座城市的时候,会发现,真正令人流连忘返的,并不是她得天独厚的“外貌”,而是她内在的涵养、韵昧和气质。于是,当人们开始关注一座城市的气质才知道,经年的积淀和无息的传承,才能成就她的美。人的气质外在表现为形象、谈吐、举止等,城市的气质又是什么?它是抽象的,城市气质是文化外延表现,谈论城市气质绕不过城市文化,但它又是实实在在的,蕴含在城市的点点滴滴之中,在城市建筑、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于独到,来自于它们透之于肌理的文化涵养。城市本身必须有自己的个性与特征,这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成败。有独特气质的城市,才是迷人的。遗憾的是,如今我们的城市,大多在飞速发展中割裂了与自身历史文化的血脉联系,站在高楼大厦间仰望,风格雷同、面貌相似,单调乏味,常常一时间难以分辨。被格式化了的城市,不是我们向往的魅力家园。中国大概有2000多座历史古城,这些历史古城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多城市非常有特色,北京就是北京,拉萨就是拉萨,西安就是西安,苏州和扬州虽只隔一条江,也绝对不一样。但由于我们缺乏正确的保护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求新、求快,造成千城一面、万屋一貌。这就导致了严重后果:城市多样性遭到破坏,城市失去活力;城市历史得不到保护,文化空间遭到破坏,历史传承被人为割裂;城市没有特色,市民认同感与归属感慢慢消散;对城市的认同无法建立,城市精神也无法传承和发扬;等等。
一座城市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建筑,而是城市独特的发展历史和人文,这才是一座城市的真正气质。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体现一个城市的内涵。一座缺少文化气息的城市,是一座空洞的没有灵魂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只是证明一个城市的富足,但没有文化发展的城市则缺乏气质。城市不仅要富足,更需要有气质。让城市展现浓郁地方文化特色,让文化滋润每个市民心灵,城市才会有别样的气质和高度的文明。中国目前搞新型城镇化,是从原先由物的城镇化,变成质量为主的城镇化,但现在质量仍停留在数量这个层面,如果再从质量推导到城市品质,就与城市气质更近一步了。近年来,浙江不少地方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从“小”做起,从一处处细节突破,引领全民文明生活理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从而打造出各自的城市“文明名片”、涵养出独特的“城市气质”。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标志,它像一本刻着岁月的书,凝固了一段段历史,沉淀了一个个故事,或喜或悲,历久弥新。独特的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一个城市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蔓延在这些故事中的是城市的气质。行走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个地址、一种场景甚或一张匆匆来去的面孔,都会在不经意间唤起对那些故事的回忆。行走于城市的街道间,阅读那些回忆,在大多数人眼里无疑是种幸福。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群楼林立在某些方面体现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并不代表一个城市发展的质量。考量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城市的GDP、市政配套、生态条件以及与个体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而且更要看这座城市一脉相承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特征,这是一座城市的内涵和精髓,也是城市气质形成的基础。城市的气质是通过城市的各种物态表现出来的区分不同城市类型的具有内在魅力的意象特征。“主要看气质”虽然是网络句子,但是气质的修炼却并非易事,西方有句“三代培养一个绅士”的说法,由此可见,气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速成的,同样,一座城市的气质也需要慢慢积淀。城市的气质是城市的精神、城市的脊梁、城市的灵魂。也正因为如此,塑造城市的气质必须坚持自然与人文、历史与时代、形态与风格、生活方式与城市内涵的高度统一。我们要善于运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并在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整合,从而丰富城市文化涵养、提升城市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