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居民中长期贷款创新高 金融市场运行需稳增长

■中国城市报记者 吉文惠 《 中国城市报 》( 2016年08月22日   第 08 版)

  7月份大幅度滑坡的金融数据让市场的情绪再度紧张起来。从总量看,无论是新增信贷、社会融资增量以及M2的数据均低于预期,距离年初的目标值也较远。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4636亿,低于市场预期。

  金融数据拨动市场神经

  “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因此新增贷款下降较快。”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M1增速又很高,说明企业在持币观望。”

  金融数据下降,究竟是因为去年的基数或是季节性因素,恐怕需要结合宏观数据加以分析判断。诚然,7月份数据的下滑,比如M2增速的下滑和去年股市救市有关系,和7月份融资需求的淡季有关系,但M2的增速和新增贷款的增速创近两年新低,企业贷款出现10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M2和M1的剪刀差创历史新高,这些难以用去年的基数和季节性因素来解释的。

  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部人士表示,“新增信贷规模低有时点因素:一般上半年的信贷投放规模比下半年高,企业在一、二季度会提前安排借贷。”

  居民加杠杆存隐忧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与房地产销售增速相对较高有关,也反映了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不得不加大对居民住房按揭贷款的投入。但以新增房贷大规模增长为代表的居民加杠杆实则隐患不小。

  目前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0.46,已超过日本房产泡沫时期的水平,若按现有速度扩张,则将在5年内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此外,上半年中国新增房贷/GDP高达6.4%,不仅远超日本历史高点(3.0%),也接近美国历史峰值(8.0%)。这都意味着居民购房边际杠杆率或已接近极限。

  “居民加杠杆是危险的‘游戏’。中国居民负债率或被低估,中国房贷高增长不可持续,边际杠杆已接近极限,地产泡沫值得警惕。”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称。

  但对于居民加杠杆的水平,业内也有持不同意见。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房贷的快速增长可能主要由购房需求增加推动,而非单一杠杆撬动。相对国际可比指标,中国目前的房贷杠杆和房贷负担能力还未超出合理范围,但房贷存量年同比31%的增长的确高出长期可持续水平,其中不无隐忧,这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因此,不排除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对房产和房贷政策进行调整的可能性。

  稳投资至关重要

  从全国数据来看,按揭贷款是7月新增贷款的唯一动力。7月份新增贷款中,几乎全部是住户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而非金融企业贷款减少26亿元。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住户部门贷款看,今年增长确实比较突出,当然主要与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有关,前7个月平均每月个人中长期住房贷款接近4000亿元,季节性波动也不大。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企业部门贷款减少,一是因为当月M1同比增长25.4%,为连续5个月保持快速增长,从总体看企业资金比较充裕;二是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影响,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也在下降。

  央行方面此前曾表示,由于应对去年年中股市波动使当时M2基数大幅抬高,因此未来几个月M2同比增速可能还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当然,这主要也是基数效应在干扰同比数据,并不代表真实的增速,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失,M2增速将回归正常。

  未来较长时期内,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增长动力,7月投资依然没有停住下滑的脚步。由于汇率的制约,央行对于降准的使用更加谨慎,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唯有财政政策可望独挑大梁。这方面目前最重要的莫过于提高PPP项目落地率,一方面有望拉动民间投资的回升,另一方面也将解决财政政策受限于自身债务的困境。而提高PPP项目落地率和民间投资参与热情,关键点不仅在于PPP项目本身,更在于政府的诚信与法治程度,这就涉及到改革的范畴。

绿色金融发展黄金期正当时
居民中长期贷款创新高 金融市场运行需稳增长